14
A+ 大范詠戈
與人民軍隊的建立相伴而生的軍旅文藝,由于以闡釋軍魂為鵠的,其價值訴求和審美趣味體現著可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立場,是傳遞社會主流價值的重要題材,也是當下文藝由高原向高峰攀登的重要生長點。近年來,一些優秀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在將黨史、軍史的重大事件化為民族記憶、歷史記憶的過程中,功不可沒;而反映當代軍旅生活的現實題材創作,也同步記錄著軍隊變革的步履。軍旅創作在文藝呈現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在歷史、年代、穿越、時尚、私人等不時地成為創作熱詞的語境中,始終秉持軍人生死考量、家國情懷等主題,十分可貴。但不能不看到,包括《亮劍》《士兵突擊》這樣一些以傳統方式闡釋軍魂的優秀作品,主要受眾群體已“年齡偏大”,軍旅創作如何吸引“90后”“00后”,這個命題亟待突破。
當下文藝生產更多處于商業模式中。一部作品是否成功是否優秀,雖然需要市場的檢驗,但主流價值觀不能放棄。同時,在傳遞軍人保家衛國、吃苦奉獻、貢獻正能量的同時,又能以多樣化的故事和時尚的方式傳播的作品也備受期待。
舉例來說,近些年“特戰劇”之所以熱播,首先在于它聚焦現實,尤其是當下的軍改。人民軍隊在這一輪軍改中確立了未來作戰以特戰為主的方向,而特戰離不開的是高科技手段和新式武器。新的場景、新的軍事橋段能夠給讀者和觀眾帶來新的閱讀快感和視覺沖擊。
當然,藝術創作最根本的還是要聚焦于人。當代青年軍人不僅和李云龍不同,甚至與許三多也有差異。他們并沒有苦大仇深,甚至許多是嬌生慣養長大的;他們或者是高學歷,或者經過商。基層連長的妻子也可能開著紅色轎車到營房來接人,指導員的妻子也能夠到大城市打工。當我們把新一代軍人的軍魂放在戰爭背景、和平環境和市場經濟的三維空間中觀察鍛造時,會發現軍魂中蘊藏的許多新特質。
我軍已經有半個世紀未打大仗了,在和平環境下,官兵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已大大區別于以往。如今,社會多元,而軍隊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軍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軍改中的一代軍人履行的是新的使命,于生活是嶄新的,于創作是陌生的。講好新時期強軍夢的故事,離不開對當下生活“三維空間”的觀察和熟悉,離不開把鏡頭對準新一代青年軍人的特質,也離不開了解新一代青年觀眾和讀者的期待。
當然,“特戰熱”如果僅流于跟風或者是扎堆,很快也就會帶來審美疲勞。不斷開拓新的題材領域,或者在已有題材領域“深挖一口井”,方能開創軍旅創作的新生面。不可否認的是,軍旅創作有其特定的要求和審美規范,如反映部隊內部矛盾的分寸問題,如人物的“底色”問題。反映現實,聚焦當下,軍旅創作有其難度。而近年來一些優秀的現實題材軍旅創作,也正是由于擺脫了某些固定套路和固定橋段才受到歡迎。
軍旅題材創作更應練就在差異中寫好矛盾、寫活人物的功夫。往往只有媚俗才需要追求過分的戲劇化。闡釋當代軍魂,只有努力走出“寫人物不另類就不典型,不極端就不鮮活”的盲區,聚焦新一代軍人身上源自紅色基因的特質,才能為讀者和觀眾不斷奉獻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