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中國內地的電視劇,現實主義題材貧瘠,以中年人為主角的現實題材劇就更匱乏,而《情滿四合院》里郝蕾(圖)和何冰等實力派演員讓此類題材獲得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有超越電視劇本身的意義。
飾演“傻柱”的何冰把善良和正義、無私詮釋得自然而真摯,不帶絲毫說教意味。不妨說,這部年代劇也是一部時代劇。一切對善良的懷疑,對弱者的訕笑,還有那些充斥著“何不食肉糜”式的優越和蔑視,都在傻柱和他的街坊們的幸福生活中失去附麗,這恰恰說明,不僅秦淮茹和婁曉娥需要傻柱,時代和社會也需要傻柱。
家庭劇
卻以社會倫理為考量
《情滿四合院》原名叫《傻柱》,改名后依然摘不掉“土”的帽子。但就是這樣一部“土氣”的電視劇,拿下豆瓣8.4高分,衛視收視率也相當可觀。這部京味年代劇講述了二十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間,北京四合院里的家長里短。
在長達三十余年、處于中國社會歷史變革最為劇烈的時期里,歷史節點一邊撞擊人物命運,一邊改變人們價值觀念,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在時代潮涌中如何生存、成長,如何安身立命、尋找幸福成為時代的思考和主題。
善良仗義的紅星軋鋼廠食堂廚師何雨柱(何冰飾),能干孝順、帶著三個孩子一個婆婆生活的鋼廠工人秦淮茹(郝蕾飾),自私嫉妒、滿腹詭計的鋼廠放映員許大茂,主持四合院公道的三位大爺和孤寡老人聾老太太,組成了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家”。
大齡未婚青年“傻柱”看上去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但他也常常在一大爺的關心和管教中感受家的溫暖;而無論是沒有兒女把傻柱看做兒子的一大爺,還是孑然一身的聾老太太;無論是因工傷失去丈夫的秦淮茹一家五口,還是滿腹壞水、隨時使壞的許大茂,小家庭已經不再是主體,每個人都是在環境與關系中維系自己的生活。以社會倫理作為考量標準,就讓《情滿四合院》超越了以往的家庭倫理劇。
女主角
“三觀不正”卻真情流露
傻柱同情失去丈夫、獨自養家的秦淮茹,又感動秦淮茹對他的照料,無償資助著這一家老小的生活。傻柱下班帶回來的飯盒既是秦淮茹一家生活的貼補,也逐漸成了她一人扛起生活的精神依靠。因此,她敢于恣意享受,敢于理直氣壯地要求,甚至在傻柱和堂妹秦京茹、冉老師的“相親”,與婁曉娥的“相戀”中,秦淮茹也或明或暗地從中阻斷。最終,傻柱面對柴米油鹽的煙火人生,與秦淮茹成為人生伴侶。
與秦淮茹為了過日子的結合,當然沒有和婁曉娥的激情與甜蜜。沒有留聲機前的心弦共振,甚至,這個情感的歸宿,也成為傻柱傾其所有為秦淮茹、為四合院奉獻的開始。于是,一眾觀劇的粉絲和網友開始炮轟“秦淮茹”這個人物的塑造三觀不正:她一方面自己在感情上拴著傻柱、三個孩子在經濟上占著傻柱,另外一方面擔心與傻柱再要孩子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而不再生育;她阻止傻柱與親生兒子何曉見面,又依賴婁曉娥回內地贍養院里的老人,傻柱儼然成為秦淮茹的搖錢樹、取款機,而秦淮茹則成為一個利用他人情感的機會主義者。
然而,秦淮茹的塑造首先是依托于時代的。失去丈夫、贍養婆婆、哺育三個孩子,放到今天都不是一副輕松的擔子,更何況在改革開放前。“靠雙手就能有飯吃”是一種奢求,秦淮茹是在犧牲兩種尊嚴的選擇之中“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要么屈服于鋼廠領導權色交換的威逼,要么求助于熱心善良的街坊傻柱。面對兒女的饑餓和生活的窘迫,她極其痛苦和煎熬地守住了底線,也是不容易的。從對傻柱的虧欠感激到介紹對象的熱心,再到內心的惶然失落,秦淮茹從“愛情無意識”中覺醒,開始追尋個人余生的幸福??梢?,劇中對于秦淮茹鐘情傻柱,做了非常自然流暢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