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嚴粒粒
近日,新版《流星花園》一經播出,關注度與批評聲立馬齊飛,豆瓣評分3分。
原以為,制作方因護短而對“群起而攻之”拍案而起,或者是以靜制動的不予置評。萬萬沒想到,編劇之一竟然大方地公開表態:“哈哈哈哈哈,不準炫富不準提錢不準有貧富差距不準霸凌不準打架,寫的時候經常大家集體設想會出現什么樣的吐槽,在心里已經預演幾個月了,所以,能挺住”。和大多數觀眾一致,編劇早就預料到了失敗。
一邊利用“經典IP”的機和巧,一邊和主流價值觀“斗智斗勇”,新版《流星花園》有如斤斤計較的“啃老族”,消耗前人留下的財富。顯而易見,脫離現實意義的“啃老式”翻拍贏了關注度,卻輸了觀眾緣。
不可否認,除了制作精良之外,當年《流星花園》的火爆立足于天時地利人和。世紀之初,互聯網剛剛興起,手機還不能看視頻,引進劇目也不多,看漫畫是年輕人的重要業余文化消遣。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國人的眼界越來越開闊。瓊瑤沉溺于“小世界”的家庭倫理劇和快速變化的文化需求格格不入。文化產業期待和世界的進一步接軌。具有堅實群眾基礎的漫畫改編,為偶像劇的開疆劈壤提供了第一把鋤頭。
于是,最初的《流星花園》像一面鏡子,折射年輕人和世界的“正反兩面”:一方面,影片滿足了年輕人對時尚的初體驗,也鼓勵了自強不息的“雜草精神”;另一方面,講究享受、熱衷打架,把神圣的愛情視作消遣的觀念,看似獵奇、刺激,卻誤導社會價值取向。
一部作品無論是不是翻拍經典,它最終的成績都將取決于其市場表現和文化表現。種種這些,都是《流星花園》的合理性,同樣也是局限性。它之所以經典,是因為來自于那個時代。
2007年,接地氣的內地偶像劇《奮斗》開啟了另一個時代,它讓我們意識到,電視劇的“俊男美女”也是凡夫俗子。相比在烏托邦談一場幻想戀愛,現實的困境和心理的困惑更值得當代年輕人深思。
放過那些屬于過去的故事吧。如今,我國蓬勃的影視產業已經進入現實題材新時代。青春偶像劇作為一大劇種,開始思考更多的社會價值,引導著人們除了關注自身的喜怒哀樂,還應積極考慮宏大的問題,關注廣闊的生活,思索社會的演變、人類的命運。
是時候把IP熱的無名虛火澆滅了。
“90后”“80后”的懷舊情懷會被消耗殆盡。“00后”“10后”總有一日成為審美主體。影視翻拍,千萬別在象牙塔里錯過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