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7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召開調研座談會,會議要求各省級管理部門重點加強對宮斗劇、抗戰劇、諜戰劇的備案公示審核和內容審查,治理“老劇翻拍”不良創作傾向。這已是本月總局第二次“點名”宮斗劇、翻拍劇。早在7月3日,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聶辰席便強調,“針對注水劇、宮斗劇、翻拍劇、演員高片酬等問題,深入挖掘瓶頸癥結,始終保持高壓”。
從網傳“限古令”到“限宮斗”成實錘,從多部翻拍作品“蓄勢待拍”到流產,新京報記者根據廣電總局電視劇備案平臺公示,盤點了已備案的翻拍劇以及劇情中或涉及宮廷斗爭的古裝劇,并采訪業內人士,了解總局多次“強調”背后釋放的行業信號。
近兩年,“古裝”已淪為懸在制作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自2018年,業內便盛傳相關部門將對古裝劇嚴格管控,隨后《如懿傳》《三國機密》等劇選擇了網播。2019年年初,網絡再次傳出武俠、玄幻、宮斗等古裝題材劇不允許播出,《九州縹緲錄》等相繼撤檔。直到如今,總局對“宮斗劇”的限制成為實錘。
武俠、玄幻、傳記、歷史等古裝劇中,為何“宮斗劇”被兩次明確點名,在編劇汪海林看來,主要在于其價值觀的錯誤性。“例如《武媚娘傳奇》等劇都是后宮女性用極其兇殘的方式,把阻擋自己權力道路上的人謀害了。從文化角度上講,這類后宮文化其實并沒有所謂的文化價值。”
但究竟如何為“宮斗劇”定性,目前業內也尚未有明確口徑。在劇評人李星文看來,涉及后宮女性輔佐前朝君王的故事,或不應屬正宗的“宮斗”。例如《大明風華》中湯唯飾演的孫太后便在歷史上擁有極高政治作為;而《羋月傳》中的秦宣太后也曾執掌朝政,她們作為歷史人物的作為遠超后宮范疇,“她們都不再僅是《延禧攻略》這類用稀奇古怪的手段在后宮爭寵,或干掉在后宮欺壓自己的對手,而是有很多政治作為,所以我認為需要被限制的宮斗劇,應當是以求得君王寵愛為終極目的,使絆子互相陷害的后宮女性斗爭劇。”
而汪海林則認為,若是嚴肅歷史題材,且故事是現實主義而非泛娛樂化的,也不應在限制范疇內,例如《雍正王朝》等,“當然,如果是玄武門之變這類為了權力不顧一切、殘殺兄弟的,顯然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