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王海文
一條運河繁榮的振興之路,一曲運河兒女的奮斗之歌。近日,央視一套播出的現實題材劇《運河邊的人們》聚焦大運河,落筆于人,著眼于新時代,在運河治理申遺和文化傳承保護中連續奏出奮斗強音,堪稱一曲新時代的大運河交響。
該劇首次將視角立足當下,以東江市的大運河治理和保護為敘事線索,通過大運河的治理、繁榮、發展,多維度展現了一幅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新時代畫卷。如果說大運河故事是個歷史悠久、宏大深遠的創作主題,《運河邊的人們》則將大運河變遷具象于小人物的奮斗故事,以人寫事,以事抒情,通過“人、事、情”的共振交響,以小見大地反映出中國文化自信和中國巨變。
正如該劇劇名所示,人是運河的主體,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大運河溝通著歷史和現實,溝通著中國與世界,也溝通社會與人生的方方面面。該劇以路長河為核心人物,展現他的工作、家庭與友情,進而輻射出大運河的百姓故事和時代變遷。劇中涉及各行各業的眾多人物,構成了一幅大運河群像畫卷。他們獨特的性格和命運,推動著故事發展,折射出新時代黨員干部勤政為民的精神風貌和新世紀大運河舊貌換新顏的巨大變遷。
大運河最美的風景是人,最壯麗的風景是奮斗。劇中,大運河畔的東江市,由于過去一味追逐經濟指標,忽略了生態環保,致使千年流淌的大運河變成了污染嚴重的臭水溝。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市領導成立了“運河綜合治理指揮部”,路長河領了河道治理的任務,由此開啟了運河兒女保護大運河的奮斗征程。從協調搬遷光明印染廠到運河清淤截污工程,從運河沿岸歷史街區改造到大運河申遺,成立運河博物館,劇中的一樁樁運河大事件,著眼未來、落在實處、深得民心。為了使大運河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路長河和運河兒女們更是勇于擔當,沖鋒在前,克服了一系列壓力和困難,最終做到了“還河于民”“造福于民”。某種程度上,《運河邊的人們》聚焦黨員干部路長河的勤政實干,通過治污、清淤、申遺、打造大運河旅游金名片,樹立城鄉共同富裕樣板等一系列事件,多維度講述了新時代運河沿岸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故事,流淌出了運河兒女的新時代奮斗之歌。
《運河邊的人們》中,小人物情系大運河的熾熱情懷,攻堅克難的堅定決心,情真意切,尤為動人。劇集開篇,監管河道運輸的基層公務員路長河騎自行車、乘快艇,不顧個人安危堅定追擊可疑貨船,卻意外撞船導致喬雨落水。違禁貨船逃脫,路長河得罪蘇氏集團、挨批停職、分房指標泡湯、母親腎衰竭,東江市又發生嚴重食物中毒事件……整個劇的節奏快,跌宕起伏,張力十足,不僅以點帶面折射了運河運輸的違法亂象,也預示著運河治理工作將會面臨重重壓力和困難。為了讓運河水早點變清,路長河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帶領眾人冒著大雨清理運河河道,令人動容。
令人感動的還有梁教授。劇中有這樣一幕,重病住院的梁家軒穿著病號服,忍著心絞痛從醫院沖出,只為阻止運河邊的一場開工剪彩。面對經濟先行的運河商業開發,梁家軒動情地說:“我們要做歷史文化的傳承者、保護者,而不能做文物的毀滅者,否則有何顏面面對我們的子孫后代?如果你們一意孤行,要拆除運河岸邊的這些古建筑,那就讓你們的車輪從我身上碾過去。”此言此情,字字千鈞,震撼人心。當然,還有人間真情。梁子言與路長河不離不棄,守護著溫暖的家。為了給小姑子湊國外留學的機票,梁子言不惜賣了祖傳的鐲子,也要支持她出國留學,追尋自己的夢想。正是這種創造美好、守護未來、充滿煙火氣的百姓真情,才讓流淌千年的大運河充滿了希望,不斷向前,奔流不息。
如果說雄渾粗獷的萬里長城是漢字的一撇,綿延不絕的大運河就是漢字的一捺,它們共同在華夏大地上寫下了一個大寫的“人”。大運河是中華文化流動的血脈。《運河邊的人們》始于河、立于人、長于情、終于國,向世界展現了大運河的新時代巨變和沿岸人民對運河的付出,濃墨重彩地展現了博大厚重的中國運河文化和中國精神。這是對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自強自信的盛情謳歌,是文藝繁榮、文化強國建設征程中的矢志不渝,必將在新時代中華文化建設和發展中留下真情用力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