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荀俊杰
砥礪奮進的五年,破解群眾“看病難”問題,為群眾撐起健康保護傘,成為牙克石市醫療衛生領域奮進前行的第一目標。隨著家庭醫生模式、名醫工作室為代表的一系列卓有成效舉措的實施,牙克石市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改善城鄉就醫條件,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診療水平,健全和完善衛生計生服務體系,為群眾筑起一道堅固的健康之門。
家庭醫生貼心服務
如今的牙克石,社區患者隨時找到家庭醫生貼身解惑;遇到突發疾病,患者可通過預約轉診至上級醫院……“家庭醫生”概念日漸深入人心,以患者為中心的家庭醫療服務模式已逐漸在林城落地生根。
“剛來社區時周邊居民有點不信任,而現在選擇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已近七成,這和近年來社區醫療水平不斷提高有最直接關系。”紅旗辦紅新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家庭醫生馮新峰說。
隨著社區衛生改革試點啟動,居民在選擇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院)家庭醫生簽約的基礎上,再選擇一家二級醫院、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進行簽約,形成"1+1+1"的簽約醫療機構組合。
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以重點人群為基數,推行家庭醫生服務模式,開展簽約服務。以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留守人員健康管理、轉診服務為主要內容與轄區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關系,提供連續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僅2016年我市簽約家庭70947戶、簽約家庭人數173147人、簽約服務覆蓋率49.3%,簽約重點人群45163人,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55.6%。
名醫工作室拉近距離
與家庭醫生模式效果相同,“名醫工作室”的推行,為建設“小病在社區、大病轉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奠定了基礎。
生了病,患者和家屬往往都會選擇往大醫院跑,結果就是大醫院一床難求、小醫院門可羅雀。如今,這樣的狀況在牙克石發生了極大改變。
牙克石市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名醫工作室,以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為核心,以滿足廣大群眾就醫需求為出發點,促進社區衛生服務與二三級醫院建立協作機制,促進二三級醫院優勢學科和醫療專家縱向下沉到基層,促進首診在基層、分級診療、雙向轉診、醫師多點執業等改革措施的實施。
作為牙克石市的三甲醫院,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就先后與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名醫工作室”。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每周二至周五派出五位專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負責周邊群眾的接診、轉診工作;手把手帶教技術,重點指導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的診療計劃及實施;有針對性地進行醫療、護理、醫技幫扶,強化培訓,重點是急診、急救、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提高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水平;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新技術、開展新項目,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持續發展的新路子等。
通過名醫工作室的建立與服務,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提升技術水平、培養業務骨干,塑造全科人才氛圍,使廣大群眾在基層能夠享受到城市醫院名科名醫服務。
醫聯體享受同質醫療
作為一個縣級市,牙克石總面積達27590平方公里,總人口30余萬。如何讓城鄉一體,享受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牙克石一直在不懈努力。
牙克石市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全面提升市、鎮、村三級網絡能力建設,提升服務整體運行效率,構建城市醫療聯合體。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與9家衛生院及社區服務中心(站)簽約城市醫療聯合體;市人民醫院和市中蒙醫院對口支援一個鄉鎮中心衛生院。通過業務指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措施,對聯合體成員單位轉診的疑難重癥患者開放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積極構建分級醫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醫療模式。根據醫聯體各成員單位的需求和醫療水平,為各成員單位提供最適宜的個性化、規范化的管理形式和合作方式。最終實現區域資源百姓共享、區域醫療服務同質的目標,讓基層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高效、便捷、價廉的醫療服務。
家庭醫生服務、電子病歷及電子健康檔案、城市醫療聯合體成立等一項項惠民措施的建立,極大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醫院全部接入遠程醫療網絡,為推動分級診療工作,緩解人民群眾看病問題發揮重要作用;全面開展創建群眾滿意衛生院活動,鄉鎮衛生院覆蓋率100%。持續實施二級醫院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循環接受支援,讓看病更放心。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牙克石正在用扎實的舉措為林城人民撐起健康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