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張麗
2017年,牙克石市交出了新時代首張精彩答卷。生態建設,無疑是這張答卷的一大亮點。
天更藍、水更凈、地更綠、空氣更清新……如今,漫步牙克石,不論主干道,或是沿街邊,總能讓你感到人與自然并不遙遠。“綠色生態”正在成為牙克石的名片。
近年來,牙市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生態與發展并重、城市與自然交融的原則,以推動牙克石綠色美麗發展為統領,以打造“嶺上林都、北國藥都、中國薯都”為目標,煥發新活力,努力把祖國北疆這道嶺上風景線打造的更加亮麗。
實現生態發展新突破
森林覆蓋率達到77.4%,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6%,綠地率34.07%,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這是一張成績單,一張浸透了牙克石人不懈追逐綠色夢想、眾志成城堅守不悔歷程的完美答卷。
2017年以來,牙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堅持綠色為底、銀色發力,突出“綠色、健康、美麗”三大元素,念好“山水經”,打好“冰雪牌”,唱響“生態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持續加快推進生態建設。牙市市委、市政府積極探索經濟轉型推動生態城市建設之路帶來的新變化,通過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保持穩定,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啟動國家級生態市創建工作以來,牙克石市把生態市創建工作與當地經濟工作、城市建設、實施大項目推進戰略、生態鄉鎮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使牙市社會經濟發展走上了可持續發展軌道。
打造和諧生態新品牌
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牙克石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動市域經濟發展的重頭戲,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各類保護區邊界,依法嚴格管理。執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強化項目環保審批,絕不引進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積極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
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鞏固生態建設成果。認真落實草原生態補獎、草畜平衡、封育禁牧等政策,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公益林管護及森林撫育工程,抓好烏里西濕地、眼鏡湖濕地和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推進呼倫湖流域重要支流治理,落實市、鎮兩級“河長制”,加大199條河流、河段的河長巡河力度,強化流域協同治理,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繪就綠水青山新畫卷
近年來,牙克石市加大綠化景觀提升改造力度,建設國家濕地公園、濱河帶狀公園、南山法治公園、眼鏡湖濕地公園,拓展綠地空間,打造城市綠道園林綠化景觀工程等綠化建設和提升改造。“出門見綠”的生態公園和生態廊道正在把綠色城市建設成果轉化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市民在快節奏城市生活中滿足休閑需求。
牙克石市綠化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城市綠化指標逐年穩步增長,同時園林綠化景觀品質顯著提升。圍繞老城區各大出入口、廣場、濱河帶狀公園等重點區域和節點,成單元、成體系綠化,突出山、水、路集中連片、有機融合,注重綠化造型的美觀,將森林式綠化與園林式綠化相結合,充分彰顯中國北方寒帶山水園林生態城市的特點。2017年實施并完成了城市綠道園林綠化景觀工程綠植部分建設,打造了一條連貫、完整的“城市綠道”。
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綠色生態是牙克石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亮品牌、最強競爭力。牙克石揚綠水青山之長,不斷推動生態建設向縱深發展,加快產業的結構轉型,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競爭力,探索出一條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通過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生態工業形成了以煤炭、生物醫藥、電力、建材、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綠色食品加工等資源加工和高新技術為主體的個性化工業產業格局,進一步壯大牙克石市的工業總量。與此同時,牙克石市還加大在特種特養和木材綜合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今后還將繼續推進“三北”防護林工程、植被恢復項目,西出口公鐵立交橋綠化項目,301國道西出口至東南出口綠化廊道工程后續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持久攻堅戰,牙克石步履愈加堅定、思路愈加清晰。建設生態文明家園,牙克石,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