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趙宗杰
牙克石,雄踞興安之巔,周邊是8萬平方公里呼倫貝爾“天堂草原”、11萬平方公里“天然氧吧”大森林,森林覆蓋率77.4%,是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
牙克石,27590平方公里地域上遍布森林,一座名符其實的“嶺上林都”。
“綠色生態”是牙克石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
早在牙市市委十四屆三次全會上,就提出了“推進綠色美麗發展,加快嶺上林都、北國藥都、中國薯都建設步伐”的宏偉戰略目標。兩年來,牙克石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加快構建生態環境建設體系,筑牢綠色底線,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升級綠色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建設綠色家園,刷新了城市“顏值”,提升了城市“氣質”,增強了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
牙克石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突出“綠色、健康、美麗”三大元素,念好“山水經”,打好“冰雪牌”,唱響“生態歌”,持續加快推進生態建設。通過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保持穩定,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啟動國家級生態市創建工作以來,牙克石市把生態市創建工作與當地經濟工作、城市建設、實施大項目推進戰略、生態鄉鎮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使牙市社會經濟發展走上了可持續發展軌道。
針對老城區基礎設施欠賬較多、新城區缺乏人氣的實際情況,牙克石堅持以強烈的綠色美麗發展意識指導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努力補齊城市建設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打造現代宜游宜居宜業城市。
注重提升老城區的品位,2017年對貫穿市區的興安街兩側樓體共計46幢樓進行立面改造,完成興安街、林城路、光明路內204幢樓體、2座橋體和3處廣場的整體性亮化,實施12條道路改造工程,新增城區公交車40輛,林都步入路路暢通時代。大力度實施老城區三網改造工程、污水處理工程,搞好體育休閑廣場維修,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立足打造首個中國寒帶山水園林生態城市,扎實推進城市設計、城市總體規劃、“多規合一”空間規劃三項工作,興安新城體育場、體育館基礎工程已經完成,法院審判庭等項目竣工投入使用,森林公安和扎敦水庫技術用房建成,6619戶居民入住興安新城。城市空間和生產力布局不斷優化,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園里的美麗景色正在形成。
牙克石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動市域經濟發展的重頭戲,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各類保護區邊界,依法嚴格管理。執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積極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
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鞏固生態建設成果。認真落實草原生態補獎、草畜平衡、封育禁牧等政策,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公益林管護及森林撫育工程,抓好烏里西濕地、眼鏡湖濕地和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推進呼倫湖流域重要支流治理,落實市、鎮兩級“河長制”,加大199條河流、河段的河長巡河力度,強化流域協同治理,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以敢為人先的膽略、創新發展的理念,加大綠化景觀提升改造力度,建設國家濕地公園、門都公園、喜桂圖公園、眼鏡湖濕地公園,拓展綠地空間,打造城市綠道園林綠化景觀工程等綠化建設和提升改造。“出門見綠”的生態公園和生態廊道正在把綠色城市建設成果轉化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市民在快節奏城市生活中滿足休閑需求。
牙克石城市綠化指標逐年穩步增長,僅2017年,牙市全年栽植喬灌木126萬株,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5平方米,并成功創建自治區級園林城市。同時園林綠化景觀品質顯著提升。圍繞老城區各大出入口、廣場、濱河帶狀公園等重點區域和節點,成單元、成體系綠化,突出山、水、路集中連片、有機融合,注重綠化造型的美觀,將森林式綠化與園林式綠化相結合,充分彰顯中國北方寒帶山水園林生態城市的特點。2017年實施并完成了城市綠道園林綠化景觀工程綠植部分建設,打造了一條連貫、完整的“城市綠道”。
把握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的內在聯系,全面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加快建設煒燁熱力熱源熱網,穩步推進綠地、水源地、社區活動場所、公廁、垃圾轉運站建設。16處水源地保護工程基本完工,眼鏡湖濕地公園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在一項項綠色舉措的相互銜接中,生命氣息撲面而來。2017年,牙克石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9%。“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牙克石,正日漸成為現實。以“綠色指數”標注“發展成色”,在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上,牙克石一定能把生態文明這幅畫卷推向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