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三色石”鋪就農墾現代化發展道路

王景雙
2025-09-01
2367

———巴彥農牧場分公司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紀實

■本報通訊員 李嘉彤

今年以來,巴彥農牧場分公司黨委以“黨建紅”引領“科技綠”賦能“產業金”,在玉米單產突破、萬畝良田統管等領域打造出可復制的“農墾方案”,書寫著黨建引領、科技賦能、農旅融合的豐收答卷。

黨建“紅”引領發展路

該分公司統管隊黨支部由統管隊、物資糧食管理部兩個部門的27名黨員組成,全面負責7.3萬畝統一經營土地春播、夏管、秋收、冬藏全流程管理。黨支部以“黨建+科技+示范引領”為抓手,推動“紅色黨建”與“現代農業科技”深度融合:舉辦“田間黨課”,有效破解黨建與生產“兩張皮”難題;以“‘三會一課’+技術示范”強化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塑造復合型紅色“領頭雁”形象。黨員主動學習前沿農業知識,常態化開展“科技興農”大討論,邀請專家現場指導授課,打通技術轉化堵點,破解農業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難題。同時,加速技術規模化應用,推廣優質品種,推動種植規模從千畝級躍升至萬畝級,為墾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24年,該分公司糧豆總產再創新高,大豆、玉米平均單產連續3年增長,大豆最高單產每畝577斤、玉米潮糧最高每畝1890斤。2025年,改裝夾犁設備,實現減藥15%,作物早熟3天至5天,糧食收儲效率提升超100%,實現生態效益和生產效率同步提升。

在安全保障方面,該分公司黨員干部嚴格執行物資糧食全流程管理,2024年,做到4萬余噸庫存糧食無變質,物資保障實現零差錯。消防救援突擊隊常態化開展演練,為糧食安全筑牢堅固防線。統管隊種植面積從數千畝擴展至萬畝以上,帶動周邊職工種植15萬余畝,形成以點帶面、全域提升的良好格局。同時,統管隊黨支部建強“強墾先鋒”黨建品牌,傳承紅色基因,為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大黨建內核,讓黨建引領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科技“綠”繪就豐產圖

科技為巴彥農牧場分公司的豐產之路注入強勁動力,第七連隊(1-2號地)的玉米高產攻關示范田成為科技興農的實踐場,示范田總面積2637.5畝,聚焦糧食增產目標,通過集約化、標準化、規?;洜I模式,推動土地效益最大化。其中750畝核心攻關區瞄準每畝2000斤目標產量,同步布局5個品比試驗(各150畝)和2項集團級試驗(各100畝),通過“試驗———篩選———推廣”閉環機制,為品種優化提供數據。

在技術集成方面,該分公司推行聯合整地、耙地等標準化耕作方式,搭配“豪獅”氣吸式播種機精量點播,保障勻播壯苗,每畝施加5公斤微生物菌肥改良土壤,增強土壤肥力與保水保肥能力;落實苗前苗后雙除草措施,筑牢病蟲害防控防線;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的集成轉化和展示推廣力度,推進玉米高產攻關工作;黨員干部帶頭扎根田間,通過技術集成、典型示范等方式,加速先進實用技術的轉化推廣;試驗田精準數據為品種調整提供科學依據,發揮農墾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讓科技成為增產增收的硬核支撐。

該分公司將精細管理貫穿玉米生長全過程,從品種篩選到技術落地,從試驗數據到推廣應用,充分釋放土地潛能。示范田嚴格遵循農時規律,春播搶時播種,播后及時鎮壓保墑,為種子萌發創造適宜環境;夏管精準施策,中耕階段實施雙追肥策略,精準配比氮磷鉀養分,滿足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營養需求;秋收標準管理,黨員干部帶頭落實管理責任,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地見效,推動精細管理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量與效益;冬藏沉淀經驗,試驗田數據反哺品種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激活農業全鏈條效能,為糧食安全筑牢科技支撐與管理根基。

產業“金”筑牢振興基

該分公司農業科技園區作為國家級、自治區級及呼墾集團的重要試驗基地,多年來累計承擔大豆、玉米、小麥等作物品種試驗2000余個,其中,國家北方春小麥區域試驗1400余個,構建了完善的品種篩選與評價體系。2025年,園區承擔國家級試驗品種36個,自治區級25個,呼墾集團26個。園區圍繞科技賦能種業發展,培育篩選出適合本地的優良品種,推廣大田種植,完善品種推廣鏈條。經過幾年的建設,形成“試驗———篩選———推廣”一體化模式,累計帶動區域增收超億元,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在技術層面,引進“墑情、苗情、蟲情、災情”四情監測裝置,為園區生產裝上“智慧大腦”。系統自動定時圖像收集,上傳數據提供支持。工作人員實時遠程觀測,進行災情監測,推動農業生產從傳統的經驗主導模式向精準的數據驅動模式轉變,提升管理精準度,保障作物健康生長,為寒地農業高產穩產筑牢根基。

該分公司農業示范園區投入20萬元升級體驗設施,用塑木棧道串聯“端牢中國飯碗”主題展區、二十四節氣科普牌、眼鏡相框等打卡熱點。漫步其間,可在科普牌前駐足學習,拍照留念,感受科技農業的魅力,讓“科研+觀光”的雙向賦能在互動中落地見效。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