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亦稱“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即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行改革開放偉大革命實踐開辟的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指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進行了艱辛探索,取得了寶貴經驗。面對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難局面,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吹響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明確指出: 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3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走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沿著鄧小平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成功推向21世紀,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和創新理論,從道路實踐到理論體系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回顧、總結29年來黨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從道路和理論兩個層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科學概括。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共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胡錦濤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民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上述辭條引自奚潔人主編:《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0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