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集中體現。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早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人民政權、發展民主政治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實行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實行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些偉大實踐奠定了我國政治建設和政治文明發展的基礎。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非常重視政治體制改革,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要求搞好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根據國內外的形勢變化和發展,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了鄧小平關于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理論。中共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中共十七大報告,從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高度,指出要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出: 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并提出多項新舉措和新思想: 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等。(上述辭條引自奚潔人主編:《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0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ㄖ袊伯a黨新聞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