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報記者 劉磊 米何妙子
在庫都爾森工公司育林林場,提起彭氏父子,熟悉他們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無論是森林撫育、病蟲害防治,還是營林生產工作,父子倆都干出了“工程師”的水準,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們為“工程父子兵”。
彭春林是庫都爾森工公司的第二代務林人,在育林林場生產技術員崗位一干就是38年。育林林場75090公頃生態功能區內每一個溝溝岔岔,每一個林班、小班,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當年英俊的小伙子,變成了眼角爬滿皺紋的中年人。用兒子彭興偉的話說,“父親什么都懂,就是庫都爾林區的‘活地圖’。”
兒子彭興偉大學畢業后回到育林林場工作,與父親并肩作戰,也成為一名生產技術員。他們在同一個單位、同一個崗位,共用同一個辦公室、同一個辦公桌,守護著同一片林子。春季,腳踩泥濘,搶抓時節推進更新造林;夏季,忍受蟲咬雨淋,安排幼林撫育工作;秋季,踏著霜露,落實踏查任務;冬季,天寒地凍,在齊膝深的積雪中跟蹤檢查森林撫育作業質量。他們克服困難,完成了一項又一項工作任務。綠水青山見證著父子倆植綠、愛綠、護綠的初心,越來越多的苗成樹、樹成林。
1995年,經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第五次更新普查、核準認證,庫都爾森工公司完成人工更新造林161.2萬畝,保存面積106.5萬畝,成為擁有百萬畝人工林的森工公司。
百萬畝是什么概念?是10萬個標準的足球場。百萬畝是什么比例?是庫都爾森工公司生態功能區總面積50.2萬公頃的16.4%。這龐大的數字背后,付出的艱辛與汗水不言而喻。是一代代庫都爾務林人將綠色視為生命底色的生動寫照,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
彭春林告訴記者:“雖然還有幾年就退休了,但我的任務還沒結束,我得把兒子帶出來。”
“我將傳承父親的造林夢、生態夢,把我和父親栽下的人工林培育好。”彭興偉堅定地說道。
父子倆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每年開展營造林工作,父子倆反復深入生態功能區,對照林相圖做好標注,為設計隊提供第一手資料,確保營造林作業小班設計合格。營造林作業任務下達后,父子倆再次進入現地,復查小班邊界,嚴格按照設計標準和要求作業。此外,父子倆和作業班組人員共同做好造林場地的垃圾清理,防止造林場地發生病蟲害。
飯可一日不吃,火不可一日不防。當前,正值春防緊要期和頂漿造林期,彭氏父子倆身兼防火監督員,嚴格執行防火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每次上山都嚴格檢查,嚴控火源入山。多年來,父子倆扎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用實際行動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安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彭氏父子兢兢業業守護每一片林子,用汗水澆筑綠色豐碑,在綠海松濤間書寫著赤誠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