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綠海潮涌景象新

郭衛巖
2021-06-08
3104
 以紅色引領綠色 講述林區故事·走基層蹲點調研 | 綠海潮涌景象新
      “一個人能夠給歷史,給后人留下什么?崔曾女留下的是一片火紅和一種精神!永遠跟黨走,是崔曾女一生不變的信念。她將自己一生省吃儉用積攢的63900元錢全部交了黨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林區優秀共產黨員崔曾女先進事跡在林海上空回蕩,激勵著廣大黨員奮發向上。 
      初夏時節,萬物生長。 
     伊圖里河大地,涌動著發展新活力;千百務林人,講述著林區故事。 
     崔曾女紀念林,黨旗飄揚,“學黨史、念黨恩、同講林區故事,學習身邊榜樣,獻禮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讓黨旗更鮮艷。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80余名黨員干部站在鮮紅的黨旗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深刻緬懷老一代林區開發建設者的同時,把黨的宗旨銘刻心間,把理想信念鑄入靈魂,傳承大興安嶺紅色基因,弘揚大興安嶺人精神,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開創伊圖里河林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紅色教育激發干事熱情
       “轟轟轟”一輛輛砼車在路邊卸下混凝土,工人們忙著攤鋪、找平……這條宛如飄帶的水泥路就要和臥斯門林場的公路接通了。路旁是一片廣袤的白樺林,一條小河蜿蜒著流向遠方。 
      “這水泥路太漂亮了,多平整!原來的路面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坑,車根本來不及繞來繞去,只能就是往前沖。以前去趟博克圖,92公里的路要走5個多小時,現在路修好了,用不了2個點就能到了。”說起路來,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溫河分公司臥斯門林場管護員張寶林深有感觸。 
      而這,正是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的一項。公司黨委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緊盯職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探索服務保障民生的方法和途徑,增強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經過深入調研、開門納諫,制定了公司第一批12項便民利民措施。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以聚焦短板弱項、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聚焦高質量發展三個重點,把黨史學習教育與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搭建載體、創新方式方法,高標準高質量落實各項任務,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熱起來、活起來、深起來、實起來,努力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增強黨性、改進作風、提高能力、推動工作的實際成效。 
      一場場接地氣、聚人氣的精彩宣講,一樁樁解民憂、紓民困的暖心實事,一項項學黨史、知黨情的創新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在伊圖里河大地有深度更有溫度。 
      他們豐富學習內容、形成學習機制,以上率下帶動、壓實學習責任,運用多種形式、拓展學習載體,努力做到“形”式鮮活、氛圍濃厚,紅色宣講 、“聲”入人心,訴求有聲、回應有“行”。 
      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泛開展環境整治、義務植樹、志愿服務、關懷慰問等活動,涌現出“我是黨員,我幫你”“我是共青團員,我幫你”“我是勞模,我幫你”“我是技術能手,我幫你”等一批志愿服務組織參與到“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來。 
      5月26日,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舉辦了“獻禮建黨百年 學習身邊楷模——優秀共產黨員崔曾女”專題學習研討會,用好本土“紅色資源”,講述林區故事,加強黨性修養、強化責任擔當,堅定理想信念、激勵奮進力量。公司上下再次掀起向崔曾女同志學習、傳承崔曾女精神的熱潮,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提高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溫河分公司應急事務管理處將黨建工作與森林防滅火工作深度融合,在森林防火靠前駐防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開展“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活動,為守護綠色家園注入紅色動力。今年他們在做好春防工作的同時,主動承擔了地塊有難度的783畝 “兩荒”造林任務。“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這些不算啥!” 應急事務管理處主任陳喜金說起話來鏗鏘有力。
傳承“紅色” 踐行“綠色” 
     植綠護綠時節,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應急事務處森林消防隊員,手拿鍬鎬,放線、挖坑、植苗、培土、踏實、圍堰、澆水……樣樣精通、步步規范。樹苗橫平豎直,左右成行,前后成列,保證“栽種一棵成活一棵”。一身身“迷彩綠”邊防火、邊造林,切實做到防火、造林兩不誤、兩推進,他們合力為家鄉生態建設添新綠,努力為森林防火安全保駕護航。 
       一面面黨旗迎風飄揚,一棵棵樹苗整齊排列, “紅綠”交映,分外醒目。 
      進入5月以來,在伊圖里河林區的義務植樹現場、造林現地、苗圃大地到處都是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黨員干部用情栽下每一株樹苗,感受播撒綠色的喜悅。今年,全局參加義務植樹1000余人,植樹6萬余株,重點綠化、兩荒造林已全部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補植補造正在搶抓有利時機全力推進,已完成任務的70%,預計近期全部完成。 
       學黨史,守初心,添新綠。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以紅色引領綠色,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生態保護建設相結合,展現了黨員干部踏實苦干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造林不易,守林更需用心。 
       為確保造林成果,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森防站開展鼠害防治工作,采取逐片逐塊推進的防治方式,力爭將鼠害降到最低。目前,全公司已完成防治面積20700畝。
       滿目蔥綠,空氣清新,濃郁的森林氣息撲面而來。為了這片山林的綠色,許多“森林醫生”默默拋灑青春和汗水。 
       為防止林業有害生物隨林業植物及其產品的調入傳播蔓延,5月1日,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森防站檢疫員冒著風雪,對嫩江縣艷金樹苗種植場調入苗木進行現場檢疫,嚴把苗木檢疫質量關,杜絕弱苗病苗及攜帶病蟲害苗木上山造林。目前,全公司共檢疫復檢云杉苗木150萬株,檢疫率達100%。 
       隨著氣溫回升,候鳥回遷,鳥兒開始筑巢,森防站懸掛、清理、修補鳥巢箱620個,詳細記錄鳥類種類、招引率、筑巢率及益鳥筑巢后林業有害生物的蟲口密度調查,準確掌握蟲害發展趨勢,確保“以鳥治蟲”益鳥招引工作取得成效,防治面積達3100畝。 
       不同的崗位,同樣的堅守,換來了山林的滿目蒼翠。 
       3月31日清晨,太陽從山邊剛剛升起,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赴溫河生態功能區駐防的防撲火隊員們已集結完畢,隨著一聲“出發”的命令,訓練有素的隊員們迅速蹬車,由運兵、物資等車輛組成的隊伍陸續駛離伊圖里河鎮區,他們行程近400公里,奔赴駐防一線。 
       進入春季森林防火期,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森防指按照“兵力前置、周邊輻射、快速反應”的基本思路,針對 “一局兩址”,溫河生態功能區易發生森林火災、森林撲救力量相對薄弱的實際,統籌謀劃、科學部署森林防火撲救力量,調派局址60余名指戰員赴溫河生態功能區“37公里”臥斯門林場靠前駐防,緩解溫河森林防火工作的壓力,有效預防和快速撲救森林火災。 
       靠前駐防隊員的平均年齡在53歲左右,今年60歲的劉振義,明年7月份就要退休了,接到命令后,他二話不說收拾好行李就和隊員們一起來到了溫河。“靠前駐防是挺艱苦,在這一干就是兩三個月。作為一名務林人,愛林子,更要護好林,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崗!”劉振義話語不多,卻堅定有力。 
       “體能技能訓練是每天的必修課,我們是森林撲火的第一梯隊,只有練強自身本領才能在危難沖鋒而上、火海敢闖……” 正在帶領隊員訓練的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駐溫和森林消防隊隊長王大鵬說。
       為進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工作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溫河生態功能區森林消防專業隊的裝備水平和實戰能力,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為溫河分公司專業森林消防隊購置6輛森林防火運兵車、更換了數字對講機。 
       “嶄新的裝備”駛入溫河分公司專業森林消防隊,車輛投入使用后,不僅可承擔快速運送消防隊員、撲火機具的任務,而且還能在防火宣傳、野外巡護、火災調查、火情監測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高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置能力。數字對講機和過去的模擬對講機相比,可以在一個范圍更廣泛的信號環境中,實現更好的語音質量,聲音也更清晰。 
      今年,對于在臥斯門駐守的人們來說,4G網絡的到來,是最讓他們高興的事了,百里之外的巡護人員與指揮中心不靠對講機利用手機也能實現通話或視頻,指揮中心可以直觀掌握巡護現場情況。而靠前駐防人員也一解思家之情,每天晚上休息時,躺在床上就能和家人視頻通話了,免去往年要跑到600米以外的農地里到處找信號之苦。 
      防火工作重在“防”,在林區人心中,防火事,再小也是大事。 
      一次,溫河林場主任常德彬在51公里處日常巡護檢查時,發現修橋工程隊的切割機在作業期間,時常會有小火星蹦出,這些火星最遠可達七八米開外,他意識到這些小火星存在消防安全隱患,提議制作一個活動式工程切割機防罩。大家出謀劃策,立即動手制作,從設計到投入使用僅用了1天時間,制作的切割機防火罩輕巧,便于攜帶,有效避免了消防安全隱患。
綠色答卷的背后
       棧道兩旁,三步一松,兩步一樺,一片蔥郁,行走在木棧道上,聽著鳥雀歡快的鳴叫,聞著林子中特有清香,迷人的景色令人陶醉,這里,便是伊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七道溝入口區,是伊圖里河人休閑游玩的好去處。 
      事非經過不知難。伊圖里河人深知“高顏值”來之不易,談起生態環境之變,總要從3年前的垃圾場治理說起。 
      多年來,林業局、林場、鎮區生產生活垃圾都堆在這里,嚴重破壞了區域環境生態系統,濕地多樣性也遭受威脅。從2018年開始,一場聲勢浩大的垃圾治理大會戰展開,黨旗高高飄揚,黨員沖在前,干部職工齊上陣。每天參加勞動的人數300多人,出動車輛約720臺次,運垃圾4萬多噸。垃圾清理后,又進行機械平整地面、恢復種植土層、種植披堿草等工作,面積約4公頃濕地植被得到恢復。昔日臭氣熏天的垃圾場換了新顏,如今變成了伊圖里河的“會客廳”、“生態新名片”,外地來了親朋好友,大家都要到這里看看。
      伊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橫跨伊東、大其拉哈、覺茍荀、喀喇其4個林場,總面積14850.56公頃,濕地面積12434.72公頃,濕地率83.73%的,是大興安嶺國家森林步道北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勢及生態地位尤為突出。2013年12月,國家林業局批準建設,2019年12月通過驗收。 
      在伊東林場盤山道山腰處,一條成曲線狀的500米棧道,依山就勢直上山頂,頗為壯觀。登上棧道的420節臺階,眼前便豁然開朗起來。重疊的云、朦朧的天、連綿的山,盎然的綠色包圍了如鏡一般的蜿蜒曲折的河。惠風和暢,樹影搖曳,天鵝、野鴨、鴛鴦、灰鶴在水中嬉戲,時而享受陽光、時而翩躚起舞,悠然自得。美麗的精靈和綠水青山構成了一幅詩情畫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這里,便是伊圖里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核心景觀。 
      棲居在青山碧水之間,是人們共同的心愿。守好“這方碧綠、這片蔚藍、這份純凈”,建設繁榮美麗的伊圖里河是每一位干部職工的初心使命。 
      “維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是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我們務林人的光榮使命。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連寬這樣說。 
      今年,伊圖里河林業局以生態保護建設為中心,全力構筑發展新優勢。提升“管”的水平,守住生態紅線;提高“護”的能力,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力度;放大“育”的成效,精準提升森林經營質量;強化“防”的舉措,切實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突出森林健康理念,著力提升有害生物綜合防控能力,保障森林生態資源健康安全。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改善職工群眾生活、提高職工群眾幸福指數是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仔細梳理近年來的重點民生實事,“從來不變”的是對困難群體的重視和幫扶,讓職工群眾生活更幸福的宗旨。“每年都變”的是為職工辦實事的具體內容,一件是一件、一樁是一樁,力求更精準回應職工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訴求,順應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期待。 
      有人曾用“小、老、窮”描述伊圖里河。說它小,是因為生態功能區面積小;說它老,是因為建局早,始建于1953年;說它窮,是因為這里較早地陷入“兩危”窘境。 
      從前的艱辛歲月,伊東林場管護員趙海欣至今仍歷歷在目。那些年,一家三口人,就靠他一人工資生活。2002年,女兒上大學時,也是家里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工資大部分供孩子上學了,夫妻二人每月也就三四百元錢過生活。為了改變窘境,他和妻子開過洗浴、干過皮鞋加工,秋季采山…… 
      1983年,70多元;1993年,200多元;2003年,400多元;2013年,1000多元;2021年,近4000元。 
      這一組數字,是趙海欣38年來工資的變化。 
      “去年工資漲得最多,一次長了700多元。”趙海欣高興地說。 
      談起如今的生活,趙海欣幸福滿滿,“2012年,花3萬多元購買了50多平方米的棚改樓,2016年,買了輛10多萬元的小汽車,2017年,花20多萬元為女兒也買了輛車。女兒大學畢業后就參加了工作,現在每月收入七八千元,近兩年,我們職工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職工的工作熱情高漲。” 
      幸福感“爆棚”的不止趙海欣一人,而今,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在崗職工人均年工資,已由2016年的4.37萬元提高到2020年的6.57萬元,增資率達50.34%。特別是2020年,職工增資在已經達到森工集團增資標準的基礎上,考慮到職工工資在林區檔次偏低,為晉檔拉齊,公司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籌措資金60萬元用于職工進檔升級。 
      今年,公司還將用足用好森工集團增資政策,最大限度地為職工增長工資,推動工資向一線苦臟累險崗位傾斜。鼓勵多勞多得,讓部分職工參與綜合撫育、補植補造、育苗等內部購買服務,增加職工收入。同時從政策、資金、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引導職工發展家庭經濟,通過加強林下資源保護開發等多渠道多角度努力拓寬職工增收渠道。 
      路、水、電、訊、房等設施落后,部分林場辦公用房、住房仍是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建造的,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這些問題既不利于營林和防火,也制約著林場發展。為此,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工作、改善民生的重點工作來抓,多方籌集資金,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林場的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過去街道是‘雨天一地泥,刮風一臉土’,現在是‘出門水泥路,抬腳上汽車’。”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的職工群眾這樣描述生活的變化。 
      走進伊東林場,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新建的職工宿舍,整齊利落,休息室、活動室、餐廳、廚房一應俱全,宿舍干凈整潔,物品擺放有序,林場面貌煥然一新。 
      紅墻藍瓦、青山環抱,雨后薄霧之中的臥斯門林場,別有一番新景致。新修的一排排林場職工宿舍整齊劃一,平坦整潔的水泥路伸向遠方,辦公、生活環境干凈整潔,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莫那根曾經四處透風、吃住辦公都在一起,二三十平方米房里10個人住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裝修了房子,配備了新的辦公設備,安裝了鍋爐,室內溫暖如春。生產生活環境優美、整潔、舒適,大家的干勁更足了…… 
      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為不斷加強局容局貌、場容場貌建設,打造靚麗整潔、安定舒適的宜居環境,今年,公司將籌措資金進一步加快推進全民健身中心、林場場部對外連接道路、公司及溫河分公司辦公樓維修、喀喇其及伊東林場附屬設施、銀阿檢查站、臥斯門林場靠前駐防營房改造、防火辦食堂維修、管護站新建及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切實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 
       巍巍興安嶺,唱不盡英雄贊歌;滾滾江河水,淘不完英雄故事。站在發展新起點上的伊圖里河林業局有限公司,賡續精神血脈,汲取奮進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建設林區美、林業興、林工富上邁出新步伐,譜寫新時代絢麗篇章。 (王曉虹 劉洪林 包文君 冬梅 劉雪婷 王剛)

短   評 
      68年前,正是在伊圖里河這片紅色熱土上,崔曾女與老一輩開發建設者篳路藍縷、頑強拼搏,書寫出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一起創造了伊圖里河日產萬米的輝煌歷史,為國家提供商品材700萬立方米,上繳利稅1.4億元,為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一棵樹到一片林,從一抔水到一條河,只有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才能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 
      賡續精神血脈,接續奮斗火種。守望綠色的伊圖里河人站在歷史的新起點,闖出新路子,展現新作為,彰顯新擔當。 
      一個個數字、一項項舉措背后,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是職工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藍圖繪到底,責任扛起來,砥礪奮進的伊圖里河人,在綠色大考中努力交出無愧時代的答卷。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