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縣委書記涉嫌抄襲 戳破多少真相

郭衛巖
2017-07-05
3115

      官員以自己的公共身份發表任何作品,都是政府行為和權力行使的一種延伸。不僅官員自己要對自己的“署名”有所敬畏,官員發表文章,也應該納入責任考核,出現抄襲,就應該嚴肅追責。

      近日,一篇刊登在《延安日報》、署名為中共延安市富縣縣委書記李某的文章,因內容與新華社兩年前發表的一篇時評文章高度雷同,被網友質疑涉嫌抄襲。記者從富縣有關方面了解到,經初步核實,發表于《延安日報》的署名為李某的文章由該縣縣委辦公室組織撰寫,至于為何會以署名文章形式見報發表,李某本人也不知情。(《華商報》7月4日)

      此前也有地方出現過縣委書記抄襲市委書記講話稿的現象。此次這位縣委書記涉嫌抄襲的是中央媒體的時評文章,抄襲對象的“級別”更高了,但縣委書記的“境界”并未變高。不管為何抄襲、抄襲的是誰,抄襲就是抄襲。不過,富縣的官方回應倒是頗讓人意外,更是令這則新聞的信息量大增。

      一篇發表在地方日報2版,題為《欲明人者先自明 欲正人者先正己》的文章,居然被爆出抄襲,這本就足夠諷刺了。可更沒想到的是,縣委書記卻稱對署有自己名字的文章,完全不知情。事發后,有媒體梳理了這位縣委書記在6月的公開活動:1次扶貧調研、1次學習體驗、5場會議,平均4天一項。這種活動量對縣委書記這種級別的官員來說,是否意味著太忙,一般人不好判斷。可再忙,也不能允許抄襲。

      要說縣委書記的文章,是由縣委辦公室組織撰寫,這似乎也可以接受。但公開見報、署名縣委書記的文章,縣委書記個人連“過目”環節都省了,甚至事后還解釋為“被署名”,這無論如何都不正常。按理說,縣委書記在黨報發表署名文章,不可能不知情。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發表這樣文章的意義在哪兒?這到底是上面的要求,還是縣委辦公室的下屬急于為縣委書記刷存在感?回應稱,這是縣委辦公室的“重大失誤”,這一回應更讓人浮想聯翩——到底是說未事先告知縣委書記此文是抄襲是失誤,還是抄襲本身是失誤?

      無論真相如何,不管主要責任人是誰,這篇文章有人抄襲一事已經坐實。從抄襲講話稿到抄襲媒體的時評文章,類似現象一再發生,反復戳破一些官場潛規則。比如說,抄襲文章、講話稿,之所以一點也不覺得“違和”,或再次印證了“官樣文章”或講話稿的“假大空”。按照常識,每個地方的問題不一樣,每個官員的想法也不會一樣,官員的講話稿、文章若真體現了自己的真知灼見,自然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思路和表述。相反,若原本就是為了應付應付,作表面文章,復制、粘貼確實省事;再比如,中央三令五申要“轉作風,改文風”,可倘若署名官員名字的文章,連官員自己都不知情,文風又從何改起?由此也可見,作風不轉,改文風終究是一句空話。

      長期以來,對于一些官員“假大空”的文章,人們都習慣性將之稱為“官樣文章”,因為不夠接地氣,官話、套話多。而抄襲之事被坐實,則進一步加劇官員文章的公信力危機——它們不僅可讀性差,而且很可能連官員自己都不知情。更關鍵的是,這種公信力危機,并非簡單指向官員個人的私德,而是整個政府的公信力與形象。事實上,官員以自己的公共身份發表任何作品,都是政府行為和權力運作的一種延伸。不僅官員自己要對自己的“署名”有所敬畏,官員發表文章,也應該納入責任考核,出現抄襲,就應該嚴肅追責。

      此事的最新進展是,“李某已就此事向市上有關領導當面做了匯報,目前正在等待進一步調查處理。”相信上級政府會給出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調查處理結果。可事件發酵數天,身處輿論漩渦中心的縣委書記至今都沒有出面向公眾道歉和解釋,顯然是說不過去的。一,文責自負,既然署了自己的名字,不管是不是“被署名”,涉事者都該作出正面解釋,首先向公眾致歉;二,身為一個縣的一把手,遭遇這樣的質疑,也應該及時向外界展示一個積極的回應姿態。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