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要責任和歷史使命
——喜迎十九大 慶祝林區開發建設65周年系列評論之三
■ 本網評論員
“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題詞,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內蒙古的親切關懷。中國夢,歸根結底就是人民的幸福夢、民生夢。我們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負期望、砥礪奮進,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要責任和歷史使命。
民生的改善是復興之本、夢想之基、力量之源。林區開發建設65年來,務林人“先生產后生活”“邊生產邊生活”,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主導建設了25個林業城鎮,又經棚戶區改造工程、深遠山搬遷,林區面貌煥然一新;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織就了民生保障網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林區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林區看望慰問林業棚戶區職工群眾重要講話精神,科學研判形勢,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把握新定位,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把祖國北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呈現出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富民產業發展更為有力、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各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亮麗風景。
民生是夢想落地的最佳承托,是夢想成真的最終詮釋。要實現“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這一奮斗目標,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負期望、砥礪奮進,帶著責任、帶著感情開展工作,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帶領林區職工群眾共同創造幸福生活,按照“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原則,努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補短板、兜底線、保基本,研究建立提高職工收入、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研究職工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的有效途徑,搭建職工發展生態特色產業平臺,鞏固好棚戶區改造、深遠山搬遷成果,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讓職工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使林區由民生洼地走向富民高地。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發展是第一要務,是構建和諧社會、推動改革發展的力量源泉,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改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各級干部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工作必須“往下做”,心往下想,眼往下看,身往下沉,應群眾所求,急基層所需,一心一意為下面辦好事,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當前團結穩定、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民生是衡量幸福的最佳尺度,是國家和社會發展以及檢驗中國夢是否實現的價值目標。讓我們牢記囑托、不負期望,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民生為本的理念,把提高民生水平貫穿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全過程,不忘初心、守望相助、團結奮斗、一往無前,不斷譜寫“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新的歷史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