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年近不惑,許多事情漸漸明白。比如讀書,一個人喜歡讀什么樣的作品往往跟他的生活閱歷、志趣愛好、文化基礎密切相關。然而無論一個人喜歡讀何種作品,也不管他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去讀書,目的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想通過讀書獲取知識,或者陶冶情操,在心靈上得到愉悅,亦可能是為了研究的需要。
我以為,無論讀書的目的與方式有多么大的差異,在讀書的時候,我們都應盡量地遵循這條原則:不看作家看作品。不要以為這不重要,更不要對此掉以輕心。實際上,在你的閱讀中,真正對你的思想,對你的人生產生影響的大多是你所讀的作品,而不是你所看的作家,當然書的作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作家,也有可能對你有影響,但那絕對不是最重要的。
以文學作品為例。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有人給中國的作家來一次排名,比如:世紀文學六十家、中國作家富豪榜、中國人氣榜、中國實力作家排行榜,等等,真可謂五花八門。我以前也很關心這樣的排名,總以為這些排名多少能夠說明一些問題,證明一些東西。實質上,這些排名與你的讀書根本沒有什么直接關系。盡管如此,有的人卻不這么認為,他們總是以為排在第一或者排在前面的作家,寫的作品一定都是好作品,于是把他們的作品依次找來閱讀,可是讀來讀去,卻發現其中有的作品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甚至無法讀下去。這時,有人便會懷疑自己的讀書能力,以為自己讀書基礎太差。其實,未必就是這個原因,有時是因為其中有些作品不合你的讀書口味與興趣,也有可能是作品確實寫的不好,你讀之味同嚼蠟。
作家有多大的名氣,有多靠前的排名,我們沒有必要太過關注,因為那是作家自己的事情,與我們無關,我們要看的是他的作品。作家穆時英曾寫過一個名叫《咱們的世界》的短篇小說,我讀后愛不釋手,于是反復閱讀,至今都已讀了不下二十遍。一看作家排行榜才發現,他被排到了六十名以后,但這本書在我看來確實是一本極好的作品。所以說,讀書不要光看作家的名氣,因為,很多時候,那些東西并不重要。
在讀書的道路上,如果真想有所收獲,切記:多看作品少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