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此時,正是讀書的好時節。
信手翻開書卷,《詩經》里的佳句躍然入目: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里的情景與心交融,很容易將畫面植入腦海,仿佛千百年前的美人兒,隨同葉落紛飛,涉水而來。不過,我正翻閱的倒不是《詩經》,而是晚清時期,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詩經·蒹葭》的賞析,便是開篇詩作,宛若城門虛掩,引人入勝。此詩可謂家喻戶曉,耳熟能詳了,經大師一番疏理,使原本的懷情之作,平添了一份悲壯之色,在歷史的長河中更顯命運的張力。時光無以溯洄,而時光里的故事總是有幾份相似的。
這一份感懷尚未落定,書頁已在指間翻過一頁。倘若首篇僅僅是對詩詞的賞析或提升,接踵而來的文字,乃是以詩詞的形式解析人生: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境界”是《人間詞話》的核心,這里所借用的宋詞分別取之于晏殊的 《蝶戀花》、柳永的《蝶戀花》和辛棄疾的《青玉案》。這就是所謂的人生三境界了:第一種境界恰如少不更事,初出茅廬,了無頭緒之茫然;第二種境界就好似舟置江心,鎖定了目標,為抵達目標而孜孜不倦的求索過程;到了第三種境界,已是勝券在握,行云流水,到了心有靈犀一點通之境界。
有人把王國維的三種境界與禪意互為闡釋,我卻不以為然。我想,王國維所表達的僅是一個挺樸素的道理,一種亦步亦趨,步步遞進的生命態度。而人生每邁出的一步,都有其詩意的華美。這跟讀書也一模一樣,每個年齡段都有可能選擇不同的書,即便是同一本書,也會讀出不同的意味來。
正如年少時初讀《紅樓夢》,被紛雜的人物關系鬧得云里霧里,勉強讀出一些情節,也未見多少樂趣。后來再讀《紅樓夢》,便能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動容了,為寶玉悲憤,為黛玉扼腕。如今重讀此書,人物的命運竟自放大,我似乎已領略到了一部明代史的斑駁痕跡……
書卷才揭開兩頁,我的思緒卻已乘上快馬,應和著古卷墨香,不知不覺間已是掌燈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