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1975年6月23號晚8時,巴黎一幢公寓樓,近600頁的篇幅,99個章節,每章分為42項,以數學式的嚴密結構,有條不紊地描繪了公寓中1468個人物的包羅萬象的瞬間。
這部誕生于40年前的法國卻精準詮釋當下世界的預言之作,包含了上百部小說,上千種閱讀快感和全體人的人生,是一部“無法歸類”的文學經典,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堪稱當代的《人間喜劇》,寫出這個時代允許寫出的一切,覆蓋這個時代所有的文學。
這就是世界文學出版史上最大的遺珠《人生拼圖版》,作者喬治·佩雷克為此構思了10年,他把這幢公寓樓當成一個10×10格的國際象棋棋盤,除了一個空格之外,其余99個格子分別與99個房間相對應。他依次描繪每個房間的家具、布置、各種日用品和人物、故事,寫完一個房間再寫另一個房間,從地下室一直寫到頂樓,房間的次序不是按水平或垂直方向,而是按國際象棋中馬步的著法進行的。
擁有數學式嚴密結構的樓房示意圖 也許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長篇小說
小說上起古羅馬興衰乃至日本起源,中及阿拉伯帝國征伐與近世歐陸時局,下至一戰、二戰以及戰后繁榮,由巴黎十七區西蒙-克魯貝利埃街十一號出發,筆觸走遍歐洲,然后東至廣州、沖繩,西至加利福尼亞、安的列斯,南至火地島,北至北極圈。耶穌、教皇、國王、統帥、政客、學者、作家、畫家、大狗、小貓、倉鼠。歷史還有事件紛紛被提及,圣子降生、皇位之爭、種族屠殺、北極冒險、文學探索、藝術試驗、雞毛蒜皮。各種作品和人類智慧結晶成為故事的元素,無論是古典的、現代的、傳統的、先鋒的,還是小說、戲劇、繪畫、雕塑、音樂、電影,乃至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經濟學、語言學……各種故事依次展開:戰爭、權斗、探險、復仇、愛情、欺騙、偵探、商戰,學術腐敗和辦公室政治。
這本書被卡爾維諾視為“小說史上迄今為止的最重大事件”,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算法分析之父”、圖靈獎和馮·諾依曼獎得主高德納評價說,《人生拼圖版》也許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長篇小說。
佩雷克也許是唯一一位由于絕頂天才 而一再推遲被公眾認知的當代文學大師
這位帶著深重童年創傷的偉大作家于1978年向世界交出了 《人生拼圖版》這部百科全書式的杰出巨作,與莫迪亞諾一樣,佩雷克也是猶太人,父母都是剛到法國不久的波蘭移民。1940年6月父親戰死。1943年2月,30歲的母親被關進集中營,從此杳無音訊。
20歲時他就自信必將成為小說家,1965年29歲時出版第一部小說《物———六十年代紀事》即獲得勒諾多文學獎,從那時起,他大約每年出版一部作品,直至1982年去世。
在人生最后的十五年中,他是奇特文學團體“烏力波”(Oulipo)的核心成員,這個“潛在文學工場”向作家們提出了各種挑戰:S-7寫作法、漏字文、離合詩、回文、置換、異位構詞法及其它大量“限制性寫作”。現任法國總統馬可龍也是該組織的粉絲,并在所有公開場合佩戴其標志。
佩雷克也許是唯一一位由于絕頂天才而一再推遲被公眾認知的當代文學大師。從他正式跨入法國文壇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人物。他和勒克萊齊奧,莫迪亞諾這三位閃耀的“法蘭西三星”在法國文學幾個世紀以來最失落的時間,重新將當代敘事的最高榮譽還給了法語。勒克萊齊奧、莫迪亞諾分別于2008年和201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佩雷克卻很遺憾地在42歲那年英年早逝。
一切都是虛構的,一切才是真實的
這部佩雷克構思10年,寫了18個月的輝煌巨著,究竟是個怎樣的故事呢?主人公是三個老人:億萬富翁巴特爾布斯周游了整個世界,在500個港口創作了500幅海洋風景畫;溫克勒負責把這500幅畫貼在薄木板上,再切成小塊的拼圖,然后由回到法國的巴特爾布斯把所有的畫恢復原狀,而瓦萊納則描繪這棟沒有門面、看得見每個房間內部的樓房。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之中,包含著樓房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光怪陸離的遭遇,充滿了人生的真實和謊言、幸福和憂愁,涉及到了當代社會生活里人們所關注的一切題材。
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是,溫克勒把拼圖游戲做得太復雜,而巴特爾布思沒能活到完成500個作品。在第99章的最后一段,佩雷克寫道:1975年6月23號,瞬間就是8點鐘。巴特爾布思坐在他的拼圖板前,永遠離開了人世。桌子上擺著他的第439塊拼圖板,已經拼出的圖案是黃昏的天空,可是中間留下一個黑影:還缺一塊板塊,空缺的形狀正好是X,而死者手中拿著的板塊卻是W。
《人生拼圖版》 的法語原名直譯為“生活使用說明”。時間走到2018年,人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信息的沉重感無以復加的今天,這本致力于以其輕巧卻不失完備來對抗世界的沉重的文學作品,這部誕生于40年前的法國卻精準詮釋當下世界的預言之作,這部繁復的“百科全書式”的小說,也許到了該被大眾知道并使用的時刻了。 □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