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如果為2017年的藝術新聞尋找一個霸屏的關鍵詞,那“梵高”這個名字絕對是無人能及的。自《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上映以來,有關于影片情節及制作過程的文章層出不窮,至今仍有余溫。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喜愛梵高的理由,梵高所處的是一個與世俗反抗而不能的世界,他把痛苦的掙扎與炙熱的激情用從灰暗到絢爛的漸變色彩烙印在畫布上,讓不同時代的看客都與他惺惺相惜。
在《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之前,以記錄梵高生平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已超過百部,其中紀錄片78部,電影作品29部。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了一部名為《梵高割耳之謎》的紀錄片,取材于英國一位普通的藝術愛好者貝爾納黛特·墨菲耗時七年深入調查的梵高事跡所著的同名小說。在揭露了1888年12月23日晚發生在阿爾勒市梵高的割耳之謎之外,更是為所有人提供了一個更真實的看待梵高的角度。近日,《梵高的耳朵:一個真實的故事》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未讀·藝術家引進出版。
如果用推理小說的視角去看“梵高割耳”事件,真相將會如何?這是藝術史當中最血腥、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當晚究竟發生了什么?他為何要對自己痛下狠手?他到底割下了整只耳朵還是僅僅切下了耳垂?被梵高贈與耳朵的神秘女子Rachel究竟是誰?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位偉大藝術家的怪異舉動?為何高更說自己曾因涉嫌謀殺梵高被捕? 種種疑問你都會在本書中得到解答。
本書作者貝爾納黛特·墨菲出生于英國,曾在倫敦學習藝術史。成年后,她在法國南部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從事過多種行業。由于家鄉距因梵高而名聲大噪的阿爾勒只有50英里,從小她就經常造訪此地,聽導游講過無數次梵高的傳奇故事。但她發現,這些故事中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甚至純屬捏造。
在七年間,她先后一百多次前往阿爾勒,以法證調查般的嚴謹、細致,尋找事件發生時代的一手資料,尋訪事件當事人的后代,逐漸拼湊出梵高及其所生活環境的真實圖景,建立起梵高生活當時的阿爾勒逾15000人的居民檔案,并且最終找到了一份逃過了所有專家眼睛的重要資料,這份資料將顛覆人們的傳統認知,重新書寫梵高割耳的故事。荷蘭梵高博物館作為國際上極有威望的梵高研究中心,肯定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并將作者找到的關鍵證據舉辦個展展覽。
被誤解幾乎是每一位超前于時代的天才的宿命。與如今大眾文化偶像的地位不同,在梵高所生活的時代,真正理解他、尊敬他的人寥寥無幾。我們熟知的《渴望生活》為梵高塑造了理想中的大藝術家形象,而《梵高的耳朵》則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展現這位傳奇藝術家豐富而真實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