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品讀木心《上海賦》

劉雪婷
2018-04-18
6225

        前幾日讀木心先生的《哥倫比亞的倒影》一書。由于此書是合集,讀時只是隨意隨閱,為忙里偷閑時的小讀。直至讀至《上海賦》一文時,不由得“直身坐起”仔細品讀起來,而后又反復看了兩三遍,仍不忍釋卷。

  《上海賦》為雜文,描寫廿世紀二三十年代至抗戰結束期間,號稱“東方巴黎”的舊上海燈紅酒綠,奢靡混亂的社會形態。全文擬寫九章,共完成六章,從上海的歷史變遷、繁華興盛的原因至上海市民的飲食起居,加上他構思好而未完成的那三章:“黑眚乾坤”———準備寫黑社會、“全盤西化之夢”———上海租界及西區內上層市民生活歐化的現象、“論海派”———上海的都市性格我理解應該為上海文化。這九章則構成了舊上海的吃穿住行生活環境和文化教育的全景。
  文章立意明確,開宗明意,作者直接在開篇說漢晉時的《三都賦》《二京賦》算是“城市文學”,“那上海似乎也值得賦它一賦。”“賦”的特點本是駢麗恢宏,注重鋪敘,濃墨重彩。而《上海賦》則是借用了其長篇鋪排的特色,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著以詼諧生動的語言,全文如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雖然不似“三都、二京”兩賦那樣的開合雍容,華彩精致,但卻也是以“史詩”般的規模來構思的,讀來暢快淋漓,意猶未盡。
  對于舊上海,現代人多是通過電影、電視劇來了解的,就是張愛玲等作家的小說,也只是描述舊上海人生活的一小部分,至于近年來的電影電視劇則大多只是為抗戰、諜戰劇情的需要而設在了大上海,劇情里基本已沒有了舊上海的影子。
  《上海賦》讀來仿佛在看一部舊上海的紀錄片,又像是在看一部老電影,聲情并茂,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文章采用舊上海方言口語和當時著名的“金嗓子”周璇在電影中極具上海特色的歌曲穿插其中,筆走龍蛇,隨著鏡頭的推移,向讀者展現出舊上海人的生活形態,影像感極強,讀來有點像《清明上河圖》的文字版。
  文章素材豐富、陳述詳實,語言俏皮、詼諧,細節處刻畫生動而傳神,鮮活再現舊上海市民的生活百態。木心曾在上海生活過,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因全文處處精彩,在此稍作舉例,或有不當之處,只作參考。在寫弄堂一章時,偏在弄堂后加以“風光”一詞,調侃舊上海弄堂的污穢雜亂,襯寫上海市民的生活。他說上海的弄堂是“發酵的人間世,骯臟、囂騷、望之黝黑而蠕動,森然無盡頭。”然后列舉了弄堂現象的種種,可嘆是中間偏又加上收音機里那咿咿呀呀的哼唱“夾忙中金嗓子開腔了:‘糞車是我們的報曉噢雞,多少的聲音都被它喚噯起,前門叫賣唉菜哎,后門叫賣唉米……’”。
  “繁華巔峰期”則用大量的筆墨渲寫了十里洋場———公共租界內為背景的舊上海魚龍混雜,聲色犬馬的畸形繁華和特有的“噱頭”文化。“上海的畸形繁華巔峰期,工業成型、商業成網……,文化教育馬馬虎虎,故稱‘學店’、‘野雞學堂’,世風日下又日下,亂世男女似乎都知道春夢不長,既糜爛頹唐又勾心斗角錙銖必爭,形成了‘牌頭’、‘派頭’、‘噱頭’三寶齊放的全盛時代。”
  “只認衣衫不認人”中先寫上海人外在的光鮮亮麗,從外至內、從頭到腳無不精雕細琢,展現上海人愛穿著打扮的特點,再寫澡堂之內上、中、下浴室的等級、入浴者的衣著、侍者對待顧客的態度,更加凸現了上海人只認衣衫不認人的勢利,也隱含了上海人要面子、講究穿著的緣由:服裝則不簡單是敝體、取暖的作用了,而有了更深的含義。“一、虛榮;二、愛好;三自尊———凡虛榮每含欺騙性,是達到目的前的手段,故屬權術范疇。”這也呼應了前文“噱頭”文化的盛行。
  作者在嬉笑調侃之間并未對舊上?;蔚姆比A全盤否定,他在描寫上海人的吃與穿時也流露出當時人們對于美、對于精致生活向往的欣賞。說旗袍只適宜中國女子,“西方任何種族的女子都與旗袍不宜,東方也只有中國女子中的少數,頎長、纖合度,臉橢圓,方才與旗袍相莫逆。”“旗袍并非在于曲線畢露,……坐下來淹然百媚,走動時微風相隨,站住了亭亭玉玉,好處正在于純凈、婉約、刊落庸瑣。”然世事變遷,俱往矣!過去的“精致”不在了———“藍布旗袍的天然的母親感、姊妹感,是當年洋場塵焰中唯一的慈涼襟懷”。過去的“自尊”也不在了,“噱頭”也不在了,用作者的話就是“近惡的浮華終于過去,近善的粹華也過去了。”簡潔的話語,卻能感受到作者那份痛惜之情。
  全文未用貶義之詞、卻處處含諷刺之義,未著憐惜之筆,讀來卻深感痛惜之意,可謂字字珠璣,層次分明,于插科打諢之處,生動傳神地向讀者展現了那個“冒險家的樂園、有錢人的天堂”里,“上只角”、“下只角”的生活存在的反差,那是對當時羸弱的舊上海、舊中國的即痛又愛的復雜心情。如果有在舊上海生活過的人讀到此文,必然都能回想起那些鮮活生動的片段,勾起對往昔的種種回憶。
  文章是厚重的。浮華背后是滄涼,那時的舊中國正滿目瘡痍飽受外國的欺凌,舊上海的繁華正是那個時期的典型。近期正在播映的電視劇《換了人間》中,上海解放,陳毅任市長后,開展了對舊上海殘余的賭場、妓院、煙館、黑幫……的打擊整治,并著手對各工廠、碼頭等企業的恢復生產,標志著一個舊上海的徹底滅亡,一個新上海的誕生。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愚昧黑暗必將被文明進步所替代。今日之上海的繁華早已不同往日之十里洋場,但上海作為中國標志化的城市之一,重要性古今并無不同,那里仍有許多正在追夢打拼的“海漂”,所不同的是,今日新上海之繁華是每一個在上海生活的人智慧和勞動付出的共同成果,而非舊上海那些靠“牌頭”、“派頭”、“噱頭”的人幻想出來的一個個肥皂泡。 □任鳳杰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