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有把讀書當做是一種樂趣,它才能稱其為樂趣,假如你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告訴你該讀的書上,你很可能覺得索然無味,但是假如你放下自己不喜歡的書,另試一本,直到找到對自己感興趣的書,然后心情放松地讀下去,展開與智者的對話,既能清心養性,又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樂,這是多好的閑情逸致。從書中獲取不曾懂得的各種知識,游覽不曾經歷過的奇聞異事,分享他人的精彩故事,探求生命的意義……因此,閱讀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每個人有不同的閱讀習慣,有人喜歡在早上,“一日之計在于晨”; 有人喜歡在午后,“天長日暖倦拋書”,書生的灑脫與不羈宛然其中。然而就我來說,更喜歡的還是在晚間。萬籟俱靜,人皆入夢之時,獨自擁有一方安靜的小天地,坐在自己的房間里,擰開小臺燈,捧出書來,心便進入了一種寧靜的意境,思想盡情地馳騁,心神盡情地高飛,與書融為一體,時而大笑,時而沉思,時而嘆息,時而流淚,時而微笑,跟主人公同悲同喜,感情得到了釋放,心靈得到了洗禮。
一路走來,書籍一直是我最忠誠的伙伴,它們就像一個老師,靜靜地在我耳邊,輕輕地向我訴說著我想要了解的一切,它們也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與我分享。通過閱讀,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相同或相關聯的觀點,在書中的不同地方出現,但其解決方法在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中卻大相庭徑。書本之間的相互影響,把過去,現在,未來緊密地聯系起來,無論從何時何地讀起,都會把自己同某一觀點聯系起來,從書中不僅能了解世界,理解他人,也會更清楚的認識自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的老前輩早已告訴了我們讀書的真諦,只有不斷讀書,才能使自己的頭腦充實起來,才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細細的品讀,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作者的思想精髓,從中吸取營養,博采眾長,使自已變得更加高尚、聰慧、善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要學而思,就可免于迷罔和危殆。做些摘抄或是開動腦筋細細回味一番,從先哲的著作中汲取智慧,事后思來,都是極有樂趣之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籍是獲取知識最好的途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會看得更高更遠。從書中,我們可以看遍人間百態,感悟人生的真諦,前人的經驗就是我們最好的導師,透過書籍,我們可以從前人走過的路上避開不必要的荊棘,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實,更順暢。
閱讀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樂趣。 □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