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1月23日據臺媒報道,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林清玄,1953年出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他32歲入山修行,35歲出山后四處參學,40歲完成的“菩提系列”成為廣受好評的暢銷圖書。林清玄以真誠之心和感性之筆,將其所見、所感寫下。一個故事或一段話,背后常有深意,耐人尋味。
星云大師曾贊嘆他“文如流水,語似冬陽”;南懷瑾曾笑言“我的下冊,就交給他寫了”。
林清玄先生,年少成名,青年歷經世事多變,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覺悟萬物。
多篇作品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
“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但我會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2017年,在一次活動中,林清玄面對讀者這樣談起對死亡的看法。
如他所言,優美的文字構成了人們對他的印象。
在其一生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多篇作品被大陸、港臺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其中《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等作品廣為熟知。
“第一次發表文章時,大家就都說我是天生的作家。”林清玄曾這樣回憶自己的處女作。
小學三年級即立下了一個志向:要當一名作家。為什么當作家?林清玄笑談,“因為作家可以寫出動人的文章”。
雖然幾乎沒人相信他的這個理想,但林清玄已開始為此努力了。
立志從文的林清玄每天都在不斷地寫———小學時每天500字,中學時代每天1000字,大學時每天2000字,畢業后每天3000字,幾十年來一直堅持不輟。
他后來的工作也與文字息息相關。他曾在多家媒體做記者,后來又專注于寫作。
他的作品有散文集 《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你的愿望會決定你的人生,你小時候有什么愿望,就會決定你有什么的導向,你出生在哪里?你的條件是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內心有沒有強大的愿望,支持你走你的人生之路。”林清玄曾這樣評價自己這樣的經歷。
凡事喜悅,自在生活
林清玄自幼家貧,家中有18個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
上學時期,他遇到一位老師,那位老師對他說:“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證,你將來一定會成功。”
這對一個孩子的內心是震撼的,因為有人要用生命向他保證他的未來。
但這個孩子樂觀且堅定地帶著他對夢想的憧憬———他要成為一名作家,寫最好的文字,超越當下,超越自己,暗自喜悅,野蠻生長。
或許是因著這份堅定以及樂觀,循著夢想的足跡緊追不舍的執著,才有了今天的文學大家。
一如他后來在自己的文章 《歡喜心過生活》里就說到的: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的痛苦、失敗、成功跟快樂,其實都是很類似的。
但是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開心,有的人卻活得痛苦煩惱,那主要是因為心的態度。
一個人要過得很開心,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態度就是,你要不斷有超越的心,不斷地超越你原來的自我。
人生不樂復何如
有趣的人,人際交往中,總是自帶磁場的。
青年時期的林清玄,是個報社編輯記者。因為工作會向一些作家約稿,由此一來,便和許多作家私交甚好。
比如李敖、古龍、三毛。
而他本身也是極其浪漫的人。
喜歡賞花,會因為散步路上偶遇一朵花而心生歡喜;偏好純味干凈的食物,以清凈心看世界;忙中尋靜,追尋靈魂的詩意棲息。
于生活中觸碰禪意,以平常心生情味。
平常不平凡,單純不簡單。
在熱鬧的現世,在商業氣息如此濃厚,大眾如此焦慮的今天,林清玄先生從容又淡雅的文字,卻能做到如此暢銷,實在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跡。
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
出身貧寒,卻從10歲起立志成作家;17歲做過碼頭工人,擺過地攤,殺過豬,堅持筆耕不輟;30歲當上主編,拿遍臺灣大獎,一時風頭無兩;32歲卻辭職,脫離世俗,參悟閉關,清修3年;35歲回歸俗世,提筆耕耘,著作等身……
年少成名,青年歷經世事多變,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覺悟萬物。為人通透,超脫,有趣,至真至情至性。
活著的意義本身是為了追求快樂和幸福,而非為了生活,一路丟棄最初的純情和快樂。
一如他在《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一書里所說:愿我們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一個從容有情的人。
林清玄先生曾說:“愿我們時時保有善良、寬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說送一輪明月,同時送出許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種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
愿先生安息,企盼每一位曾受先生文字滋養的讀者,能夠如先生一般,持續做一個有趣而深情的人,企望每一顆良善的心靈,永遠不要過期。
□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