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清晨,當朝陽為白樺林管護站鍍上金色光輝,無人機螺旋槳劃破晨霧,身著統一灰白服飾的隊員們便騎著單車,開啟一天的巡護工作。在G331國道莫爾道嘎至漠河段,這支平均年齡僅26歲的“小松鼠暢行服務隊”,用青春與熱情守護著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寒溫帶針葉林帶。
G331國道宛如銀灰色絲帶,蜿蜒于呼倫貝爾草原的碧波之上,穿越全國最大集中連片的原始林區,隱入漠河極光的秘境。2024年盛夏,隨著森工集團“開放式旅游”戰略落地,這條串聯草原、森林、濕地與邊境風光的公路,被贊譽為“醉美公路”。在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并重的雙重使命下,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建了這支“旅游+生態”復合型服務隊——“小松鼠暢行服務隊”。隊員們在每年6月至9月的林區旅游季,默默堅守崗位,背著裝有無人機、防火宣傳單、急救藥品的巡護包,穿梭于18.6公里路段,編織一張柔性守護網。
圖為隊員們騎行巡護。 孫志欣 攝
“您好,您已進入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請您在游玩的同時注意森林防火,祝您旅途愉快。”
“您好,您現在所處的位置是G331國道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路段,往前再行駛約5公里就到了白樺林管護站,在那里您可以短暫休息。服務區為您提供開水、衛生間等服務。”
…………
這些貼心的話語均來自小松鼠暢行服務隊。服務隊由10名年輕人組成,5人一組,兩組每7天一個輪班,沿著G331國道保護區路段騎行,向過往游客宣傳森林防火知識,播放生態保護口號,及時勸阻野外抽煙、隨意丟棄垃圾等行為。同時,為游客提供引路等暖心服務。
翻開隊長劉東的巡護日志,記錄著隊員們別樣的青春軌跡:日均騎行36公里,相當于每天完成一場馬拉松;旅游季累計騎行3200公里,足以從漠河抵達上海;800次“面對面”服務中,發放400余份防火宣傳單、500把繪制著生態地圖的絹扇,成為游客實用又暖心的“導航儀”。
“這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一道生態數學題。”小松鼠暢行服務隊的隊員們常常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在他們眼中,每一次巡護都是對生態數據的精準“計算”。既要在旅游開發與植被保護間找到黃金分割點,又要用科學規劃巡護路線,讓人類活動與野生動物活動軌跡形成“平行線”。
當傳統林業與大數據相遇,小松鼠暢行服務隊隊員們僅用30天就掌握了無人機操作技術,實現了雷擊火5分鐘精準定位的技術突破,將傳統巡護模式升級為“人防+技防”的現代化管護體系。
無人機火情定位1次、參與火情撲救2次、植被修復5處……當城市青年在咖啡館討論“詩與遠方”時,這群年輕人用實際行動,在北緯52度的原始林海中,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為保障游客順利、愉快出行,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動融入區域旅游發展,堅持“貼心服務+柔性管理”,將白樺林管護站打造成具有旅游驛站功能的管護站,在院內搭設涼棚,為過往游客提供短暫休息、開水、WiFi、充電設施、衛生間等便利服務。服務隊隊員們通過細致觀察游客需求,為其提供貼心服務:看到游客揉搓膝蓋,便在急救箱里備好止疼貼;留意到游客反復查看手機,就制作手繪地圖扇;就連處理傷口時的神情,也化作創可貼上可愛的笑臉。
圖為隊員們為游客講解防火知識。 薛磊 攝
“喜歡‘小伙兒’可以,小‘火兒’可不行!小樹成材真不易,切莫帶火入林地。”隊員們還將防火宣傳口號改編成快板順口溜,在緩解游客旅途疲憊的同時,讓森林防滅火理念深入人心。當“95后”隊員袁宇桐把綠豆湯送給中暑游客時,笑著說:“這是林業精神的溫度傳遞。”
潮濕的管護站宿舍墻上,掛著一幅特殊的生態功能區地圖:濕疹藥膏標記著隊員們的堅守,手電光斑串聯起深夜的巡護路,頭盔鹽漬勾勒出大興安嶺的輪廓。這些“90后”“95后”守護者,用獨特的方式將巡護路上的艱辛化作詩意。他們的巡護日記里,既有大興安嶺晨霧中躍升的朝陽,也有密林中雨后彩虹的絢爛光影,字里行間流淌著對林海的深情。這些充滿生命力的記錄不僅讓枯燥的工作煥發光彩,更收獲了網友的暖心點贊:“在你們的文字里,感受到了森林呼吸的節奏。”
“2024年7月4日,隊員們在騎行巡護途中,經過激流河大橋時發現兩只幼鳥。隊員們擔心幼鳥被過往車輛碾壓,便小心翼翼地將它們送回草叢放生。”
“2024年7月9日,一輛冀牌車輛因前方道路不通、手機無信號求助,隊員們為其指引道路,并發放扇子。”
…………
在小松鼠暢行服務隊的工作日志里,這樣的暖心故事還有很多。每一次叮囑、每一次互動,都定格成隊員與游客之間的美好回憶。
當G331國道上的自駕者驚嘆于沿途壯美風光時,那些騎行的身影,正用青春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他們不僅守護著這片綠水青山,更成為風景中最美的一抹亮色。正如隊員們在日志扉頁所寫:“愿做興安嶺的第五季,在春夏秋冬的輪回里,永遠守護生命的常青。”(張瑋 李鵬飛 張晶)
來源:中新網內蒙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