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火場明火全部撲滅后,隊員們整頓休息時響起了鏗鏘有力的《生日快樂》歌,這一天特勤突擊隊員李華衛在戰友的祝福聲和撲滅火情的自豪中在火場一線度過了一個難忘的25歲生日。
7月11日18:45,14名隊員組成的航空特勤突擊隊從天而降直擊火場,開辟機降場地、勇戰火魔;
7月12日18:11,同一支隊伍從天而降開辟機降場地、勇戰火魔;
7月13日19:25,同一支隊伍再次從天而降開辟機降場地、勇戰火魔......
飛行、索降、急行軍、撲火、清理看守火場——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特勤突擊隊14名隊員三天三夜輾轉3處火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林業人保護綠色林海的使命和擔當。
特勤突擊隊隊員索降火場,開辟機降場地。
11至13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林區接連3天發生6起雷電森林火,火情發生后,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啟動《林區應對雷電火聯控實施方案》,組織林區聯防聯動聯控戰區分級響應, 迅速趕赴火場,開展撲救工作。作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防滅火工作的一支鐵軍勁旅,航空特勤突擊隊接到命令后,14名隊員乘機前往火場,用時11分鐘完成滑降作業,開辟機降場地,憑借實戰作業經驗,奮戰一夜將初發火撲滅。7月12日剛剛返回機場尚未修正好的隊伍,又接到前往另外一處火場開辟機降場地和撲火作業的任務,14名隊員再次從天而降,開場地、戰火魔,奮戰一夜撲滅火情。同樣的場景7月13日再次上演......
14名隊員三天三夜輾轉3處火場,憑借嫻熟的滑降技能、英勇的作戰精神,成功的將火情控制在初發狀態,他們是火場上的硬漢。
三天三夜的奮戰,隊員們多數的休整時間都是在飛機上度過的。
他們也是平凡家庭中的兒子、丈夫。火情發生時他們化身綠色林海的守護者第一時間趕赴火場,只能給家人發送一條簡短的信息“我去火場了,可能沒有信號聯系不上,勿念”。
以上是航空特勤突擊隊微信群中的聊天記錄。簡短的對話,卻深深的詮釋著使命與擔當。
2017年4月,經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批準,內蒙古大興安嶺航空護林局從百余名復原軍人中擇優組建30人航空特勤突擊隊,這支隊伍是立足于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地廣、公路稀疏,部分區域地面上人困難的實際,組建的一支“空地一體化”作戰模式、“精裝、精煉”軍事化管理模式的精兵隊伍,通過全副武裝滑降或機降,開辟機降場地保證空中快速運兵或直接撲救作業處置初發火情控制火頭火線。隊伍組建至今,經過系統的理論、體能、技戰術培訓和訓練,已形成戰斗力,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全面開展航空護林任務,成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防滅火作業一支離不開的精兵奇兵,在處置初發火情,保障森林火災空運兵力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