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朱容頡
2020-12-01
3000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共筑美麗中國注入了強大動力。
  作為全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重點國有林區,我們要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美麗林區,實現林區美、林業興、林工富的奮斗目標,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踐行初心使命,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10.67萬平方公里,森林面積、蓄積分別占全國重點國有林區的31%和33%,天然林蓄積占全國的1/14,72%的森林實行全封閉保護和限制性開發,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為每年6160億元。國家實施天保工程20年間,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面積凈增百萬公頃、蓄積凈增3億立方米,處于全國天保工程實施區的首位,是筑牢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
  今后一個時期,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將堅決扛起生態大旗,把保護森林資源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讓大興安嶺這個“水庫、碳庫、基因庫”發揮更大的生態效應,守護好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普惠的民生福祉,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長城構筑得更加牢固,為林業高質量發展奠定綠色之基,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遺產。
  強化生態工程。著力天然林保護與修復制度體系建設,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還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濕地保護修復等工程,高質量完成退耕還林還濕、造林綠化等重點工程。通過撫育造林、林分改造、退化林與伐區治理、保護地建設、西伯利亞紅松和樟子松等珍貴樹種培育等措施,努力成為落實國家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的標桿、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樣板。
  強化系統保護。推進落實林地、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地等保護制度,保持打擊毀林開墾、清理違建別墅等專項行動的高壓態勢。加快建立以典型性、原真性、完整性為核心內容,布局合理、保護有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讓人民群眾共享藍天、碧水、凈土的深厚福祉。
  強化支撐保障。推進“智慧林業”建設,加強森林火災、有害生物防治應急能力建設,加強道路交通、通信保障、航空消防、望監測、疫源疫病監測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衛星遙感、森林眼、無人機等新技術應用,構建智慧管護監測體系。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標準規范建設,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監管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
  推動經濟轉型,打造綠色產業名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自然風光優美,春季山花爛漫、夏季濃綠清涼、秋季色彩斑斕、冬季銀裝素裹;自然資源優越,擁有溫泉、草原、湖泊、濕地、火山、冰雪等多樣化自然景觀,野生經濟植物900種、藥用植物600種、經濟菌類近300種,水資源總量占內蒙古的40%。
  今后一個時期,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將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念好“生態經”、唱活“發展戲”,不斷提升綠水青山“顏值”,開掘金山銀山“價值”,培育綠色經濟新動能,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建設以生態產業為主的“1+N”綠色產業新格局,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打造森林資源綜合治理示范區,建立木材儲備、經濟林、種苗綠化、物種基因、碳匯儲備等基地。3年內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造等100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3000萬畝、儲備林培育900萬畝,大力培育西伯利亞紅松等珍貴樹種、經濟樹種,年提供綠化苗木1.6億株以上。到2025年,建成林業碳匯項目數據庫和林業碳匯技術體系,森林經營面積100%完成碳匯項目開發;到2035年,開發林業碳匯項目7000萬畝。
  打造地標性森林生態旅游康養目的地,建立生態旅游、康養度假、研學體驗等基地。籌劃建設24個特色小鎮和林場、18個自駕車營地、4條國家風景道和步道、10個森林康養基地、16個森林食品供應基地。探索旅游“+產業”“+林場”“+文化”等模式,提升旅游內涵。
  打造優質森林生態綠色食藥供應區,建立生態食品、道地藥材、天然水源等基地。培育林戶綜合體、合作社、基地、園區等載體,到2025年,新造改培沙棘、榛子等經濟林50萬畝,推進林藥、林菌、林果、林蔬、林畜、馴鹿、水產等產業多元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努力把綠資源和冷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使綠色生態成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
增進民生福祉,創建平安和諧林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今后一個時期,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將堅持一心為民,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決不讓一個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健全常態化防控機制,堅決守護人民健康。努力拓寬林業職工增收渠道,加強職工技能培訓,積極引導支持林業職工融入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產業發展,實現創業增收、興邊固邊。與屬地政府攜手開展環境整治,補齊道路、通信、電力等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短板。堅持文化惠民,大力弘揚百年森工文化,全國“三少民族”鄂倫春狩獵文化、鄂溫克使鹿文化、達斡爾農牧文化,以及森林文化、冰雪文化、紅色文化等內蒙古大興安嶺特色文化,發展烏蘭牧騎事業,加強文化設施項目建設,2022年完成大興安嶺自然博物館建設和大興安嶺植物志編纂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質生活。(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佰山)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