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林業碳匯參與“碳中和”新機制新途徑
閆宏光代表森工集團在國際國內碳市場與碳匯經濟專題會議上作主旨演講
本報訊(記者 趙佳佳)9月7日,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綠色發展專題系列活動———國際國內碳市場與碳匯經濟專題會議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森工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閆宏光代表森工集團作《內蒙古森工集團碳匯經濟實踐探索》主旨演講。
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原副司長馬榮致辭。
森工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牛廣忠參加會議,并代表森工集團與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閆宏光從森工集團碳匯資源與潛力、林業碳匯政策理解、實踐與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四個方面進行演講。閆宏光說,內蒙古森工集團經營保護著我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自1952年開發建設以來,幾代務林人長期堅持“邊采邊育、采育結合”“右手栽樹、左手砍樹”的森林經營方針,累計造林2000余萬畝、提供商品材等產品2億立方米,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森林覆蓋率超過了開發初期水平,森林資源實現長大于消,綠色碳庫持續擴容。經中國林科院專家測算,林區每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量達6160億元,其中“綠色碳庫”總價值量為1071.75億元。當前,林區森林蓄積9.4億立方米,森林碳儲總量穩定在17.2億噸以上,生態系統每年固定二氧化碳達8500萬噸以上,森林蓄積年增量2000萬立方米左右,保守估算林木年固定二氧化碳達3600萬噸以上,完備的生態系統、豐富的森林資源為森工集團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
閆宏光說,通過森工集團長期探索與實踐,深刻認識到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碳儲庫,在全球碳循環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森林生態系統固碳受國土空間限制小、投資少、代價低,更具經濟可行性和現實操作性。林業碳匯在發揮減緩氣候變化效益基礎上還兼具生態綜合價值和社會綜合效益,它作為凝結生態保護建設成果的優質生態產品,將架起市場與生態建設企業的橋梁,打通GDP向GEP轉化的通道,實現生態價值的良性循環。
閆宏光表示,多年來,森工集團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理念,堅持做強生態主業,積極穩妥推進試點,注重技術創新與推廣,科學構建碳匯數據庫,努力優化運營模式,堅持加快項目儲備,開展了一系列基礎性、開創性、長遠性林業碳匯工作。展望未來,森工集團將以“六個一”為方向,即力爭實現到2030年完成同期國家森林蓄積增長任務10%的“一個目標”;全面構建以“一庫三平臺”為基礎的林業碳匯資源管理“一套體系”;全力打造全國最大的國有林碳匯儲備的“一個基地”;開發儲備碳匯“一批項目”;著力培養業務精湛、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具有國際視野的“一批人才”;積極推動《天然次生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實現“一個突破”,努力實現從“賣木頭”到“賣指標”的轉型發展,為林業碳匯高質量發展探索新途徑。希望借此機會,和與會人員共同探索林業碳匯與“碳中和”新機制新途徑,為更好地發揮森林碳匯功能,轉化碳匯生態價值,落實國家“雙碳”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據悉,國際國內碳市場與碳匯經濟專題會議是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綠色發展專題系列活動之一,是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牽頭主辦。國際國內碳市場專家、銀行機構、控排企業、生態經濟與碳匯治理企業的代表等參加會議,部分代表作了主旨演講。綠色發展專題系列活動包括2021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開幕式暨“碳中和”主題論壇、低碳城市建設與碳匯經濟專題會議、綠色金融與“碳達峰·碳中和”專題會議等7場會議,會議的總主題為“碳中和”目標下的國際國內合作新格局。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由商務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9月2日至7日在北京召開。本屆服貿會是在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國內疫情形勢仍有反復的情況下,中國舉辦的全球唯一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服務貿易展會。會議圍繞“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主題,舉辦了覆蓋服務貿易全部12大領域的展覽展示、論壇會議、推介洽談及邊會活動,81家央企、16家中央金融企業及31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別組建交易團,吸引了來自153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余家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參會,參與國家比上屆增加5個,企業數量增加4500余家。
綠色發展專題系列活動會議期間,克一河森工公司還與江蘇景融售電有限公司進行了國際核證自愿減排碳交易簽約。
森工集團相關委部辦和派出機構負責人等參加了部分場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