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引領綠色 綠色筑牢紅色 中央《黨史學習教育簡報》刊發森工集團黨委黨史學習教育典型做法
本報訊(記者 劉洪林)近日,中央《黨史學習教育簡報》刊發《充分激發紅色資源新活力》一文,重點報道內蒙古森工集團黨委以紅色故事引領綠色發展的典型做法。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重點國有林區。近70年以來,紅色基因厚植林區,一部大興安嶺開發建設史,就是一部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歷史。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森工集團黨委認真貫徹黨中央、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圍繞“以紅色引領綠色,綠色筑牢紅色”,做到“五個著力”,講好“四個故事”,突出“三個聚焦”,形成了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賦能林區辦實事開新局的生動局面,做到了高標準要求、高質量落實、高水平創新,林區黨史學習教育成效顯著。
傳承紅色基因,做到“五個著力”。著力發揮“關鍵少數”示范帶頭作用,精心謀劃,高位推進。集團主要負責同志及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帶頭學好指定學習材料和開展專題研討、帶頭深入基層調研、帶頭講黨課、帶頭參加組織生活會。著力推進學習教育學深悟透,在持續做好黨史學習教育指定學習資料、習近平總書記最新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五個專題”學習研討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著力發揮宣傳宣講引領作用,充分運用各級各類媒體開設專欄,推出系列化、有深度、有吸引力的新聞報道。制作了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片《以紅色引領綠色》,組建7個宣講小分隊,深入基層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8月18日,森工集團作為自治區唯一一家企業受邀在中央電視臺《信物百年》欄目中講述了“一把彎把鋸”的故事,再現了林區開發建設70年來三代務林人戰風雪、斗嚴寒,輸棟梁、筑脊梁,以紅色引領綠色、筑牢中國北方安全生態屏障的生動場景,“彎把鋸”也成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大興安嶺人精神的符號。著力開展主題宣教活動。先后在呼和浩特市和呼倫貝爾市舉辦于海俊先進事跡報告會,組織開展“以紅色引領綠色”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現場觀摩培訓和“永遠跟黨走”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愛黨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推進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扎實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舉辦QC成果發布會4次,發布創新成果155項。著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引導林區各族職工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民族團結公益林”系列主題活動,大力宣傳國家民族政策法規,動員各族職工群眾建言獻策。
發掘紅色資源,講好“四個故事”。講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中國成立以來劉少奇、烏蘭夫等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林區的關心關懷和生態保護建設一脈相承的指示精神,“深悟思想跟黨走”的故事,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扎根林海、守望相助,做到學史明理。講好林區開發建設以來,幾代林業人櫛風沐雨、爬冰臥雪、風餐露宿,支援黨和國家社會主義建設“萬千棟梁出林海”的故事,激勵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做到學史增信。講好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于海俊同志為代表的身邊楷模“赤子丹心耀北疆”的故事,激勵廣大黨員干部胸懷理想,恪盡職守,真正“紅了黨旗、綠了森林、樂了群眾”,做到學史崇德。講好幾代林業人持續接力保護生態、構筑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護林植綠筑脊梁”的故事,用好庫都爾百萬畝人工林紀念基地、黨員教育基地等陣地開展現場教學活動,組織各類學習會、報告會675場,開設《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關心林區的故事》微黨課,舉辦身邊楷模先進事跡講讀活動17期,推出先進集體個人典型形象宣傳公益廣告5組、2000余期次,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轉化為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工作成效。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大興安嶺人精神,守護綠色,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做到學史力行。
紅色引領綠色,突出“三個聚焦”。聚焦新發展理念辦實事。制定了《關于推動林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高質量完成森林經營任務和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等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推行林長制,推動建立地企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聯合工作機制,全面落實林長制和森林火災風險普查工作。編輯出版《大興安嶺植物志》,為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大興安嶺植物資源提供遵循。創造性提出“北兵南調、南兵北調”“以水滅火”“投重兵、打小火、當日滅”“一個望塔就是一個哨所,一個望員就是一個哨兵”防滅火理念,全年僅發生2起一般性雷電火,受害森林面積3公頃。加強森林防滅火地空協同演練,成立了300人的全國國有林區最大航空護林特勤突擊隊,鍛造了一支“關鍵時刻聽指揮,危急關頭沖得上”的生態鐵軍。根據年森林蓄積增長2000萬立方米以上計算,到2030年,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6億立方米,將完成國家森林蓄積增長10%的任務。
聚焦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辦實事。完成省級層面52項重點民生項目清單中“支持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道路建設”任務場部通道路32條、436公里。各級黨組織共計解決職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647件,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472次,走訪慰問老黨員、困難黨員695次,幫扶困難群眾2066件,受益職工12790人次。推出為民舉措163件,解決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等民生實事100件。提供家庭經濟無息貸款1106萬元,籌集送溫暖等資金934萬元,將林區納入國家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實施范圍,批復建設4G基站141座,建成后林區公網覆蓋率將由不足10%提升到50%,重點區域將達70%。啟動林場場部對外連接道路44條,完成1636公里。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向滿洲里市疫情防控捐贈300萬元,組織1610名志愿者配合屬地政府值班值守,提供8處隔離場所,受益7.86萬人次。聚焦綠色高質量發展辦實事。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相融合,落實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細化改革任務100項,完成75項,全面推進對標行業一流企業管理提升行動。踐行“兩山”理論,積極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林業產業體系。注資1.3億元組建旅游、碳匯科技、林下產品開發公司,確定18個招商項目。建設特色經濟林16萬畝,其中沙棘11萬畝,是全區面積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基地。培育金蓮花、芍藥等道地藥材1.2萬畝。實現碳匯交易1183萬元。融入央地對接、京蒙協作大局,與中林、中糧、中旅簽訂框架合作協議。
下一步,森工集團黨委將在紅色精神的賡續傳承中不斷汲取奮進前行的力量,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美麗林區,實現林區美、林業興、林工富,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萬里綠色長城的生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