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點亮信仰引航之燈打開思想創業之門
———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建帶團建服務林區青年創業紀實
■本網記者 劉洪林
它,猶如一束悄然盛開的達子香,在幽幽林海中迎春綻放。
經過一年的運行,林區青年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青創中心)作為基層黨建的一個創新載體,通過體制創新、模式創新、理念創新,引領了林區青年群體的創業行為,迸發出綿綿活力。
截至目前,已有35人在這一平臺工作和接受調訓,并帶動了一大批80后、90后青年創業,樹立了扣好價值觀第一粒扣子的理念,開創了林區青年創業就業的新模式。
信仰引航 扣好價值觀第一粒扣子
2015年12月,由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組織部主導、團委協助的青創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從此,林區廣大青年有了宣傳理想信念、實現思想創業的新平臺。
如何竭誠服務青年、增強青年的獲得感,把廣大青年緊密凝聚在黨的周圍,一直是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的重要課題。據統計,林區共有5300余名高校畢業生處于擇業狀態,以離校未就業大學生為主的青年群體就業問題亟待解決。
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從離校未就業的大學生黨員入手,率先打破身份界限,突破體制限制,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精神,借鑒呼倫貝爾市大學生村官創業服務平臺、滿洲里市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等成功經驗,通過培訓指導、購買服務、強化實踐等方式,找到了一條為林區青年提供創業服務的新路徑。
與傳統技能創業不同,青創中心主要依靠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實現青年大學生就業或階段性就業。
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把課題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延伸到就業創業第一線,組織廣大青年參與協助各類培訓和錄音、錄像聽抄整理等社會事務性工作。截至目前,青創中心已完成五大發展理念、“六個一”講座、中國傳統文化、公文寫作培訓等講座聽抄任務。歷時三個月,邊學習邊錄入揭示人生真諦、人格修養、人類社會理想的《人學原理》一書,共計30余萬字,并將聽抄整理后的資料發放給林區各級領導干部職工,作為學習教育自選書目。在聽抄的過程中,學員們豐富了知識、觸動了靈魂、提高了認識。此外,青創中心參與完成了30余篇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重要文字材料的撰寫工作,協助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組織部籌備舉辦5期培訓班,培訓人員超過800人,不僅提升了青年大學生的素質,還增強了他們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從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戰略高度和保證青創中心健康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青創中心黨支部通過選聘黨建指導員、組建專家團隊、開展高端培訓等形式,發揮黨組織的政治作用和核心作用,強化對林區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領,堅定青年群體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待業大學生李永豐和馬麗娜以夫妻創業的方式經營實體店,在青創中心學習實踐后,深有感慨地表示,“雖然在青創中心工作時間較短,但思想上有了進步,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堅定了理想信念,明確了前進目標,對今后的創業就業很有幫助……”
青創中心注重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到創業就業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青年頭腦,把理論學習作為傳承馬克思主義基因的過程,作為繼承優良傳統的過程,作為塑造政治靈魂的過程,作為社會實踐深度融合的過程,著力解決青年人創業動機的問題。為此,青創中心黨支部發出了《致林區創業大學生黨員的一封信》,鼓勵大學生在社會實踐的歷練中得到社會認可,使個人與社會產生交換關系,引導青年大學生看清創業過程的本質,掌握操作技能,轉變發展理念,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年來,青創中心黨支部收到林區創業大學生黨員的69封來信,認真梳理分析了他們的創業現狀,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訴求,積極為大學生黨員創業搭建了培訓平臺,通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林區離校未就業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目前,青創中心已經與100余名大學生黨員建立了聯系,并進行了家訪。青年大學生黨員董智躍接受家訪后,在他的創業體會中這樣寫到:青創中心結合我所學的專業,對我提出了建議和引導,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鼓勵我們發展自己的事業,開創屬于我們自己的小天地,讓我們體會到黨組織的溫暖。
思想創業 小平臺成就創業就業大格局
呼倫貝爾市大學生村官創業服務平臺、新巴爾虎左旗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蒙語譯制基地、滿洲里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以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區民生”人員為主體,實行簽約就業、有工資收入的運行方式,相對這些服務平臺,青創中心用購買政務服務的方式,積極凝聚青年、培育青年、鍛造青年,為黨組織發揮作用選準了切入點,探索出黨的建設、青年教育的新途徑。
要想讓思想創業青年群體安心工作,首先要保證他們的收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更多用于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把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納入就業見習、技能培訓等就業準備活動之中。”為青創中心運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撐。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認真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的相關部署要求,出臺了《森工集團(林管局)購買政務服務工作方案》,積極探索青年群體與各級黨組織、各治理主體之間建立有償服務的新型關系,將部分政務服務業務按照一定程序,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由青創中心承接,解決了青年創業人員的收入問題。青創中心還積極拓展業務范圍,與呼倫貝爾市固明光電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購買政務服務協議,明確了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同時,根據人員流動性較大的特點,采取靈活購買、調整付費等方式,為探討多種形式的創業提供廣闊的空間。
目前,在青創中心首批任職的10名離校未就業大學生中,已有3人通過考試成為國家公務員。
首任青創中心主任張琪,進入青創中心5個月后,考入了大連國家稅務局瓦房店分局,對此,張琪深有感觸地說:“正是因為在青創中心學習、鍛煉,使我增強了自信,明確了方向。期間參與了多項培訓、調研、公文寫作等任務,提高了自身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青年大學生霍雅茹進入青創中心后,綜合素質明顯提高,被牙克石市社保局錄用為社區民生志愿者,實現了階段性就業。
經過青創中心培養,李壹楠現應聘于林海日報社廣告部; 潘微微應聘于牙克石市建設辦事處擔任組織員,負責基層黨務工作,她們多次表示,“能進入青年創業服務中心是很幸運的事,既學到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對自己現在從事的工作有很大幫助,受益匪淺。”
學員任建鑫于去年4月份考入莫拐農場,馬驍則在青創中心鼓勵與支持下,開了一家鮮花店,實現了自主創業。仍處于創業階段的趙婉晨、王渤、李艷茹、代麗麗等青年大學生不斷創新購買服務載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探索了創業就業的實現途徑。
一年來,青創中心不斷完善功能設施,優化創業就業環境,拓展服務領域,貼緊青年創業就業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技能培訓、創業指導、項目推介等組織和服務工作,幫助他們逐步過渡到創業狀態,以創業帶動就業,堅定了林區待業青年的理想信念,提升了林區待業青年的能力素質,擴大了林區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成為促進林區青年就業創業的領航者,在林區大黨建的戰略格局中找到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突破口,對促進社會就業、提高社會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突出信仰引航,推動思想創業,青創中心這一小平臺,已構筑起林區青年多方式實現就業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