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改革大局 發揮職能作用
為林區生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
在“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國有林區改革關鍵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森工集團(林管局)審時度勢,明確了林區“十三五”改革發展的主基調,提出的將林區建設成“改革創新的先行區、生態保護的示范區、民生發展的首善區”的總體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規劃院作為林區唯一一家技術服務型、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著林區森林資源調查規劃和監測評價職能,其成果是國家和林區制定林業發展戰略與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據。面對林區生態建設和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規劃院將緊扣森工集團(林管局)總體部署,立足林區改革發展大局,充分發揮“一院兩中心”的職能作用,為林區生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
一、履行責任使命,服務林區生態建設
一是助力國有林區改革。以大局為重,主動融入,率先轉變觀念,積極配合森工集團(林管局)完成國有林區改革工作。引領干部職工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森工集團(林管局)的決策部署上來,吃透林區工作會議精神,找準自身發展定位,正確引導社情輿論,不添亂不誤事,聚集發展合力,把心思和激情轉化為加快發展的有力舉措,自覺擔當起全面建成小康林區的歷史重任。二是發揮好三個作用。圍繞大資源觀準確查清各類資源底數,為林區改革和生態建設提供依據;實時監測生態系統各項因子變化,為科學評價林區生態建設成效提供依據;圍繞可持續經營和發展森林經濟科學編制各類規劃,為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依據。三是服務好三個對象。服務好森工集團(林管局)各職能部門,當好助手參謀;服務好經營單位,做好技術支撐;服務好其它用戶,滿足市場需求。四是完成好六項任務。一要舉全院之力完成阿龍山、吉文林業局和汗馬自然保護區二類調查及烏爾旗漢林業局森林資源補充調查任務,確保調查質量和成果經得起國家林業局的檢驗、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二要科學編制規劃設計項目。做好林區生態脆弱區總體規劃、莫爾道嘎林業局和綽爾大峽谷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等營造林工程、生態保護規劃、使用林地項目編制工作,努力提高規劃設計的前瞻性、可操作性,當好先行。密切關注林區種苗基地建設、生態保護和修復、森林防火、森林管護、生態移居、病蟲害防治、造林更新、森林碳匯、信息化林業等領域和林區推進北部原始林區國家公園建設,國家儲備林建設、可持續經營工作的實施等項工作,爭取規劃項目。三要科學編制森林經營方案。進一步加大與經營單位溝通協作力度,建立完善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按照林區自然條件和森林資源特點,高質量編制完成阿龍山、吉文等林業局森林經營方案,使其切實可行,符合經營單位需求,突出經營方案的地位和作用。四要提高監測成果質量。完成林區森林資源監測工作,做好森林資源檔案日常管理、數據提取分析和年度森林資源檔案變更工作,高質量編寫年度森林資源監測報告、森林資源統計和變化分析,做好各林業局森林資源蓄積量增長等生態指示的落實和統計考核工作。配合森工集團(林管局)資源處、天保辦做好林政資源管理、天保工程森林管護實施成效檢查和考核工作。做好林區森林資源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設工作,編制完善森林資源碳匯管理軟件和操作平臺,實現碳匯監測的科學統計管理和常態化監測,提升林區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圍繞生態建設賦予林業的新任務,結合烏爾旗漢林業局森林資源補充調查,積極探索森林資源監測更為科學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途徑,進一步提升監測工作水平和監測成果的實效性,實現全林區年度圖庫一體化監測和年度圖庫統一變更目標。五要扎實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根據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技術體系和《森林經營方案》,進一步充實完善《烏爾旗漢林業局森林可持續經營方案》,對人工林經營前后對照監測,及時進行業務指導,解決存在問題,做好技術支撐,積極探索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重點國有林區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技術途經和管理措施,使烏爾旗漢林業局作為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唯一一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取得成效。六要扎實開展專項調查。科學利用調查時機,合理分配人員,做好工作銜接,確保優質高效完成阿龍山、吉文林業局和汗馬自然保護區林業專業調查;完成大楊樹、畢拉河等11個林業局陸生野生動物調查;完成林區中部阿里河、甘河林業局等8個調查單元重點保護植物調查。
二、創新管理機制,提升科學發展水平
一是扎實開展“素質效益年”活動。繼開展“質量提升年”、“管理提升年”活動后,將2016年確定為“素質效益年”,按照《規劃院開展“素質效益年”活動實施方案》,從提高職工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規劃院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方面具體安排落實。通過專項提升的路徑,彌補短板,協調發展,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規劃院奠定堅實基礎,為林區新一輪發展提供優質服務。二是強化資金和計劃管理。嚴格執行森工集團(林管局)“收支兩條線”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資金收入全口徑納入預算,逐項精細核定支出。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增強風險意識,大額資金使用集體研究,民主決策,慎用錢,用好錢。修改完善年度目標責任書,健全目標考核體系,明確獎懲等項措施,繼續與機關、生產單位和輔助生產單位簽訂,確保計劃有效執行。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控制費用支出,合理擺布資金流向。廣泛開展節能降耗、技術創新、增收節支等項活動,形成勤儉辦院的良好風尚。三是創新二類調查勞動組織形式。充分發揮項目管理的作用,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按照規劃院《二類調查項目經理人選工作細則》,選拔技術全面、經驗豐富、作風過硬、組織管理能力強的項目經理,采取項目經理和調查員雙向選擇的方式組成調查隊,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調查員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增強責任感和危機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調查質量,增加調查員收入。四是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和設備,修改編制掌上電腦二類調查小班數據記錄采集軟件,合作編制開發二類調查數據處理統計軟件,編制烏爾旗漢林業局補充調查數據處理和轉換程序,滿足工作需要。啟動開展森工集團(林管局)林地“一張圖”數據管理系統建設工作。積極籌措資金,推進局域網建設,提高辦公自動化水平。加強《森林資源調查工藝改革研究推廣項目》等科技成果、設計成果和優秀咨詢成果的立項、申報、推薦工作。圍繞林區不同類型負氧離子資源研究、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立等新領域開展課題研究,推動技術創新。廣泛開展QC小組、優秀設計成果、QC成果和優秀論文評比活動,營造學術氛圍。五是提高人才保障能力。把引進人才與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潛力有機結合,加強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注重在實踐中鍛煉、培養、選拔和使用人才,讓人才價值充分體現。把發揮專家智庫的作用和業務培訓有機結合,通過外聘專家、規劃院專家技術委員會和興安大講堂、崗位培訓、新技術培訓、導師帶徒等措施,打造學科帶頭人,提高成果質量和業務能力。積極參與自治區“草原英才”和“呼倫貝爾英才”評選活動,進一步推動人才強院戰略。六是強化防火工作。繼續鞏固和發揚以往好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林區防火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完善措施,加大檢查和宣傳力度,強化火源管理,增強責任意識。嚴格執行森工集團(林管局)、林業局和規劃院防火規定,不辜負森工集團(林管局)森防指特許規劃院進山作業的信任,確保外業調查和防火兩不誤兩促進。七是強化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上升到關注民生的高度加以深化和落實,充分認識各類事故給單位、給家庭、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傷痛和損失。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崗位責任意識,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嚴格外業車輛管理,著重抓好機動車和摩托車駕駛員的安全教育,切實提高職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識。合理編配調查員,避免迷山、刀斧傷和被野獸襲擊等情況的發生,確保調查人員人身安全。把調查數據作為秘密級加以管理,嚴防外業技術資料及儀器設備丟失和損毀,確保調查資料真實完整。八是強化保密工作。認真學習貫徹國家有關保密工作的各項法規和條例,把保護國家秘密作為政治責任。突出抓好重點涉密部門、人員、關鍵環節、計算機網絡安全和手機使用等方面管理,加大保密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保密意識,切實保護規劃院知識產權,一經發現有泄密的部門和個人,依法追究責任。九是強化制度建設。對規劃院現有規章制度進行梳理規范,對不符合形勢發展需要的予以廢止;對不適應發展實際的進行補充、修訂、完善,進一步增強制度的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針對性、實用性和連貫性,提高制度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把各項規章制度分類匯總,裝訂成冊,便于更好地指導工作。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建立健全制度激勵機制,解決現實問題,規范經營行為,構建科學、規范、高效的制度體系。
三、改善民生福祉,營造和諧發展氛圍
鞏固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珍惜規劃院獲得的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和自治區標兵式文明單位榮譽,結合現有條件和基礎,把草坪、森林展廳等加以修繕,把院區建設的更綠更美,進一步打造興安樹木園。主動參與林區生態文明宣教綜合展館建設,展現規劃院生態建設成果,彰顯森調文化。結合自身財力和上級政策,提高職工和外業人員福利待遇,進一步改善外業生產生活條件。對院區管道等設施進行維修改造。繼續對全院女職工進行婦女病專項檢查、續保“女職工特病保險”并新增“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繼續對全院 45歲以上職工進行健康體檢,開展職工子女助學和困難職工幫扶等送溫暖工作。健全完善由規劃院愿景、使命、精神和核心價值觀構成的企業文化建設體系,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發揮企業文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營造和諧發展的濃厚氛圍。(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院長 趙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