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適應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確選擇。目前國有林區“十二五”全面結束、“十三五”正式開始,林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林區發展進入到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的全新階段。努力實現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新時期林區順利實現“十三五”生態保護和產業轉型任務的重要思想保障。
一、新時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要求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創新發展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在創新中鞏固,在創新中提高,在創新中發展。當前林區處于一個大調整、大變革、大發展時代,面對國有林區發生一系列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引起人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使創新成為思想政治工作適應新時期要求的必然選擇。
1、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國內、國際形勢發展的根本需要
從國內形勢看,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必然引發人們 利益關系的重大變化,引發新舊觀念的碰撞沖突,引起人們的思想波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思想政治工作要超前,企業制定目標后,要為其鳴鑼開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才能更好的去行動。
從國際形勢看,我國在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經驗和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時,西方的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錯誤思潮也趁機滲透。面對新形勢,如何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擴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如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都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課題。
2、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適應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確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領域取得可喜成就,但總體上來說,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矛盾,思想政治工作的觀念、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還顯得有些不適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十三五”期間,林區將堅持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增加森林資源、發揮生態功能做為發展方向,合理調整布局,優化局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將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角度謀劃發展。這一系列新情況、新變化,都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3、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基礎具有創新的理論品質
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它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依靠的強大思想武器。這一科學武器本身就具有與時俱進、發展創新的理論品質。
二、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內涵
1、觀念創新
觀念是客觀現實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同時它又反過來 影響和支配人們的行動。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面對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面對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樹立與“新常態”相適應的新觀念,破除封閉保守思想,樹立以改革開放求發展的思想,樹立改革開放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和創新精神、進取精神,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2、內容創新
內容創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研究改革開放對我國開拓國際市場、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的巨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要緊密結合群眾的思想實際,研究不同層次群眾的精神需要和價值取向,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擴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和戰斗力。
3、方法創新
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實效,關鍵是方法問題。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徹底摒棄那種“說教式”的工作方式,克服那種只講大道理的傳統式的教育方法,拋棄不合時宜、不切實際的做法,吸取、借鑒有效的形式并加以創新。
一是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只有把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說服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由單純的灌輸向多方滲透發展,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社會管理和文化娛樂活動中,使廣大群眾置身于思想教育的濃厚社會氛圍之中。
三是由“教育型”向多元“綜合型”轉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立足于教育,輔之以管理,把依規治黨與以道德治黨、法制建設結合起來,綜合使用思想道德教育與黨紀約束、法律制裁、行政監督、經濟杠桿等多種手段,真正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合力。
4、機制創新
機制創新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生機和活力的需要。機制創新要在以下四方面努力:一是領導機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機制,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依靠制度本身的規范性、穩定性和制約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可操作性。二是運行機制。建立健全運行機制應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機制和滲透機制上下功夫,構建“大教育”工作網絡。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具體工作中。三是評估機制。建立評估機制要考慮到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殊性,進行多形式、多層次、多方面的綜合性評估,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四是保障機制。建立規范的、有效的資金投入和保證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機制,盡快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現代化。
三、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深刻領會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就是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和與時俱進的理論,隨著實踐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2、要將科學理論的學習把握與解答現實中提出的重大問題結合起來。對于林區而言,我們要實施林業改革、產業轉型、“十個全覆蓋”等工作,深入開展貫徹《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和林區“十三五規劃”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全面學習研究好國家政策,確立發展思路、任務目標、對策措施,在林業產業轉型、生態建設中找準定位,回答為什么?明確做什么、怎么做?進而達到統一思想、與時俱進、乘勢發展、科學發展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緊緊圍繞這一中心任務開展起來。
3、要用科學理論指導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實踐,與時俱進地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與創新。以人為本,力求創新。以人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關鍵。以人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應做到:理解人——相互理解是化解矛盾、保持穩定的重要環節;尊重人——尊重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基本內涵是人人平等,反對此貴彼賤;關心人——各級領導干部都應當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最大限度地盡其所能了解群眾疾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使廣大群眾真正體會到黨和社會的溫暖;團結人——各級黨政部門和領導干部真正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使群眾感受到黨組織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自覺地團結在黨的周圍。
要堅持與時俱進。就是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來學習、運用、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治國理政系列講話,為實現中國夢夯實了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
4、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要繼續解放思想、統一認識。科學發展,來自于人的科學思想,對于客觀存在的發展規律“沒有認識到、認識不到位或者認識到做不到”都難以實現。當前林區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只有思想認識到位,思想統一到位,才能形成團隊的統一行動,引領廣大干部職工朝正確的方向、目標努力。因此要把林區各級黨政班子的思想認識統一到生態建設上來,統一到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上來,堅定發展信心;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國家對國有林區的重大方針政策上來,積極研究這一重大形勢變化,自覺把行動統一到適應新形勢新任務上來,快速行動,圍繞研究政策、利用政策、爭取政策來開展當前工作;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林區“十三五”的發展思路上來,深入研究生態建設發展思路,創造性地研究對策措施,分級、分系統確定發展目標、發展措施。
(作者單位:森工集團<林管局>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