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

spring
2016-05-27
4519
        □遲戰云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生態文明是文明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中雖然沒有單獨說生態文明,但生態文明屬于文明,是文明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習近平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確實從古至今,人類文明都發源于生態適中的地域。許多古代文明之所以消亡湮滅,皆因環境惡化所致,如樓蘭古國等。因此,習近平指出,人類追求發展的需求和地球資源的有限供給,是一對永恒的矛盾。我們必須解決好“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的矛盾。要達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兄弟”的意境。他主張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就是東方文化的和諧平衡思想,凡事有度,不可過度。 
        二、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林區統一思想、扎實工作、積極推進,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不斷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抓緊抓好。
        1.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
        在基礎層面上就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一方面,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存在著對立關系。人類的生存、發展會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要保護環境,在一定時空范圍內會或多或少地制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又是統一的。環境保護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發展,給人類自身提供良好的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我國經濟建設面臨兩個突出矛盾:一是經濟總量擴張與自然資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資源生產率相對低下的矛盾;二是經濟快速增長與環境容量有限以及環境容量利用效率相對低下的矛盾。如何有效緩解和克服兩大矛盾?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的經濟建設,將致力于消除經濟活動對大自然的穩定與和諧構成的威脅,堅決摒棄“經濟逆生態化、生態非經濟化”的傳統做法,大力實施產業生態化、消費綠色化、生態經濟化等戰略,既做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又能夠在“人不敵天——天人合一——人定勝天——天人和諧”的螺旋式上升的進程中實現新的飛躍。
        2.生態文明建設與政治建設
        既是因果關系,又是包容關系。政治建設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條件。人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危機是由人類在特定制度框架下進行的社會活動引起的。有什么樣的制度框架,就有什么樣的物質生產和人口生產,也就有什么樣的環境影響。因此,政治建設直接影響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政治建設著力于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生態文明建設則著力于處理當代人與當代人、當代人與后代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因此,政治建設被生態文明建設所包容。
        3.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建設
        既存在交叉關系,又存在重疊關系。一個角度看,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建設都需要處理與解決當代人與當代人、當代人與后代人、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因此,又是屬于重疊關系。
        生態文明理念視角下的文化建設的一個突出的薄弱環節,是生態文化觀念不夠穩固。要增強生態危機意識,充分認識“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要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增強生態資源觀念,優化生態環境資源配置;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要轉變消費行為模式,崇尚科學合理的消費方式。
        4.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建設是相互支撐的關系。社會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保障民生。生態環境質量是保障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的最基本的民生。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高,作為基本民生需求的環境權益就維護得好;公眾參與包括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事務在內的社會管理的程度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就高。 
        三、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公正、高效、和諧和人文發展 
        公正,就是要尊重自然權益實現生態公正,保障人的權益實現社會公正;高效,就是要尋求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平衡和生產力的生態效率、經濟生產系統具有低投入、無污染、高產出的經濟效率和人類社會體系制度規范完善運行平穩的社會效率;和諧,就是要謀求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公平和諧,以及生產與消費、經濟與社會、城鄉和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人文發展,就是要追求具有品質、品位、健康、尊嚴的崇高人格。公正是生態文明的基礎,效率是生態文明的手段,和諧是生態文明的保障,人文發展是生態文明的終極目的。 
        四、將生態文明納入核心價值觀中,形成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階值觀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相關,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要為核心值觀主入生態文明新元素,要將生態文明納入核心價值觀中,形成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具體而言,我們要大力倡導生態富強、生態民主、生態文明、生態和諧等國家價值觀,建設生態型國家要大力倡導生態自由、生態平等、生態公平、生態法治等社會價值觀,建立生態型社會要大力倡導生態愛國,生態敬業、生態誠信、生態大善等個人價值觀培養,生態型公民。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調查規劃院)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