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宣傳部
2015年4月1日,隨著最后一棵落葉松徐徐采下,最后一陣油鋸緩緩停止,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經歷了63年的木材采伐歷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正以生態文明脊梁的嶄新姿態,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舞臺上,譜寫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在“愛崗敬業·實干圓夢”主題實踐活動中,森工集團(林管局)就林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等內容進行宣講,把轉型發展的舉措轉化為干部職工群眾盡職盡責的具體行動。
如今,以全面落實國有林區改革要求為核心、發展智慧林區的發展夢已在林區上下形成強烈共識,興安大地處處涌現著人人履職盡責、共謀發展的熱潮。按照國家林 業局制定的測量辦法,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年木材生長量可形成碳匯3600萬噸左右,年產生的碳匯價值達10多億。為此,森工集團(林管局)提出了建設內蒙 古最大的森林碳匯基地的目標,為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打造祖國北疆生態文明亮麗風景線做出新貢獻。
在興安大地上,一線干部職工投身林下經濟的熱情高漲。七八月份,正是滑子菇收獲的季節。阿里河林業局齊奇嶺林場的職工每天都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中,食用菌產 業成就了當地職工的致富夢。在林場的帶動下,齊奇嶺地區食用菌種植已形成規模,每年前收購蘑菇的外地客商絡繹不絕,“小蘑菇大文章”在這里得到了最有力的 證明。克一河、阿里河局建設的三級菌生產線,吉文局北五味子栽培推廣示范項目獲得國家林業局立項,集約經營管理的野生榛子、藍莓向周邊農戶推廣種植,蘑 菇、木耳、山野菜加工、中草藥種植等林下經濟的蓬勃發展,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共贏,不僅讓世人享受到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固碳釋氧、調節氣候等 無形的生態產品,也為全國各地的人們提供了綠色無污染的有形的生態產品,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價值更加直觀地顯現出來。
森工集團(林管局)把“愛崗敬業·實干圓夢”主題實踐活動與進一步開創全面建成小康林區的奮斗目標相融合,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在為職工謀福祉的實踐中傳承了核心價值觀,成就著務林人的民生夢。
在國有林區改革全面推進的進程中,林區職工收入不減反增,2015年林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由上年的3.6萬元提高到4萬元以上,增長11%。
不斷攀升的職工收入數字令人振奮,林區職工群眾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而持續開展的送文化上山、道德講堂、學雷鋒志愿服務、家風家教故事會等“德潤林 海”系列活動,不斷滿足著務林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成為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各項事業順利發展、干部群眾心齊氣順的根本所在。一個最明顯的現象就是林區 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林業子弟畢業后回歸林區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們紛紛返鄉就業,建設生態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林區時說,林業工人為國家做出了貢獻,黨和國家不會忘記大家。事實也是如此,在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林區棚戶區改造工程得以順利推進。
自1952年開發建設以來,林區一直堅持邊生產、邊建設,先生產、后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欠帳嚴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雨水倒灌,冬天四壁白 霜”,在棚戶區生活了40多年的田秀英老人對“板夾泥”房屋中的艱辛感觸最深。如今,她住進了棚改俗人樓,感慨地說“我們的安居夢終于實現了”,她的一句 話道出了林區所有棚戶區居民的心聲。
2009年以來,林區投入棚戶區改造資金近百億元,完成棚改14萬戶,惠及職工42萬人,職工生活質量顯著提升。2014年,林區全力推進“十個全覆蓋” 工程,務林人實現民生夢的目標更加邁進了一步。森工集團(林管局)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著力改善林區城鎮人居環境,今年計劃總投資4.2億多元,將 32個林場居民撤并到中心城鎮,對36個林場進行標準化林場建設。危舊房改造13000戶,拆除“板夾泥”危房4萬余戶,街巷硬化投資150公里,安全飲 水涉及2萬余人口,供電線路改造4萬延長米,建造衛生室22個,文化活動室27個,滲水井208座,修建圍欄5.8萬延長米,投入人工19萬日工。
在廣袤的林海大地上,處處可以看到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那是林區干部職工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忙碌的身影。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嚴寒酷暑,無論節日假日, 各級領導干部堅持深入一線,連續數月工作生活在施工一線,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他們把務實的作風在實處,他們把擔當的責任體現在難處。吉鐵林場管護中心主 任王振山,剛做完肺癌手術不足10個月,就趕著回到全覆蓋工作現場,咬牙堅持在一線不肯休息;電訊科科長孫洪偉也是個惡性淋巴瘤患者,除去放化療的時間, 他一直都堅守在在工作崗位上,他說:“我喜歡自己的崗位,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希望最后堅守在電訊事業上”; 滿歸局北岸林場周喜寶今年8月就要退休了,他說:“我在林區工作了一輩子,快退休了能趕上‘十個全覆蓋’惠民工程,我真的高興,我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崗,為 家鄉變得更美好做出自己的貢獻”……全覆蓋現場有太多這樣感人的故事,他們是務林人為實現民生夢、幸福夢付出的實實在在的行動。
如今,一個個標準化林場,一個個宜居新區,一個個休閑廣場讓務林人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清晨,傍晚,休閑廣場上處處都有職工群眾健身娛樂的身影,“十個全 覆蓋”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改變了林區的形象,也助推了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務林人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