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中國的“人文”一詞最早出自《易經·賁》:“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的人文是指以人為中心的各種文化現象的集中表現。人文關懷的核心為對人的精神價值的重視以及對人性的根本關懷。人文關懷發自人內心,關注人內心,也最容易打動人心。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就是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職工看作具有獨立個性的主體、重視職工內在的需求,并把提高職工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作為重要內容,使他們成為擁有正確的政治思想素質、高尚的道德品質。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的宗旨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同時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說服力、增強影響力,又必須注重形式和內容的創新。要根據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從單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轉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因此,針對當前的形勢和任務,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而且必須加強人文關懷。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以不同層次的需要為出發點和歸宿。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只強調人的“奉獻”、“犧牲”精神,忽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的人的需要。在關鍵時期人們的思想活躍,他們要求得到別人的尊重、滿足自身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觀念顯然與這一現狀不相適應。所以,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關注其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應更多關注職工的需求、關注他們的精神享受。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性、充滿人文關懷的優點,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實效性、生命力。
企業開展人文關懷,就是要牢固樹立“關愛職工就是關愛企業”的思想,積極搭建人文關懷的平臺,做到既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實現通過解決好職工隊伍思想上的根源性問題,解決好企業發展動力源泉的根本性問題。主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加強工會組織建設,架好人文關懷橋梁。做到“哪里有職工群眾,哪里就有工會組織”,并健全完善服務職工的長效機制。服務職工群眾,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組織要了解職工的所思所慮,關心職工,設身處地為職工著想,設身處地為職工辦事,要成為職工的“知心人”、“貼心人”,贏得職工的依賴,發揮作用。從職工的需求出發,工會組織要對困難職工有所了解,登記造冊,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在春節等重要節日期間進行走訪慰問,讓他們感受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幫助有能力的職工尋找致富途徑,解決后顧之憂,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二是尊重職工民主權利,增強職工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職工主人翁意識,是企業健康、持續、和諧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要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就必須尊重職工,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全心全意依靠職工來發展收費事業。要使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職工感受民主化的管理氣息,增強主人翁意識。不光是每年的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邀請職工代表參加,還要通過日常的廠務公開工作,讓職工參與單位的管理,在執行重大決策上召開專門會議邀請職工代表參加,發表看法,使他們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關注職工切身利益,提升職工保障水平。從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做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企業每年努力為職工增長工資,并傾向一線,向“苦、臟、累”崗位傾斜。不斷的改善職工的居住、生活條件,使職工安心投入企業工作。四是關心職工的成長與進步,實現職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要想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推動企業不斷發展,必須把職工的成長進步與企業的發展統一起來。為職工成長搭建平臺,創造條件。企業要加大學習培訓力度,幫助職工不斷自我完善。通過外培內訓、崗位練兵、技能比武、勞動競賽等,加強對職工的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使職工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個人發展和企業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五是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提高職工幸福指數。工會組織在春節、元宵、端午等傳統節日和“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紀念意義日子,開展不同主題的文體活動,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陶冶職工的情操,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這是思想政治工作內在規律的要求,只有注重人文關懷,努力滿足職工的合理需求,提高思想政治素養,才能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安文革 (作者單位:克一河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