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妻子這些天不在家,讓平時很少接觸家務活的我有了危機感,起碼每天三頓飯就是個大問題。我天天都為菜籃子做著各種打算,吃什么要事先盤算一番,好在我的適應能力還行,幾天下來就把面臨的各種困難給解決了。
一天早上,我到農貿市場買菜,剛到菜場的一個攤位前,就看到一位老太太蹲在地上邊擇菜邊向我打招呼,還高興地介紹說,她賣的這些菜都是自己家地里種的,使用的都是農家肥,沒有化肥和農藥的污染。這時老太太已經將擇好的韭菜打好一個小捆,示意我上秤過一下重量,還對我說,這是早晨剛從自家菜地割的,是開春第一茬韭菜,又鮮又嫩。
看著老太太那飽經風霜的雙眸,還有那滿是皺紋的臉,我想她的生活經歷一定很豐富,被她那勤勞的雙手深深地打動著,也沒和她講價,就趕緊買了一捆。心想現在還能買到這種正宗的農家菜,實屬不易,今天這捆韭菜就是價格高點買的也值。這也一下勾起了我對母親的回憶,如果母親還健在,和眼前老太太的年紀差不了幾歲。
父親是木工,每天都很忙,也就無暇顧及家里的事情。母親在老家當過農民,對種地很在行,來林區后,除每天按時把三餐做好,還帶領我們在壩外開墾了一畦菜地,一年四季,什么季節種什么菜,母親都記得清清楚楚。在我的記憶里,很多時候清晨雞啼過后,母親就早早起來了,為了不驚動大家,她總是小心翼翼地,第一件事就是提著籃子去園子里摘菜,然后擇好洗凈給全家人做飯,等我們起床時,母親早已把做好的飯菜端上了飯桌,看著我們吃的可口的樣子,母親總是感覺很滿足,就沖我們滿意地笑笑。那時,我們為了把菜種的更好,也減輕一些母親的負擔,就在每天上學前,都到街上去拾糞,這樣就保證了有足夠的肥料,每種菜的長勢都很旺盛。
母親種的菜很豐富:菠菜、白菜、生菜、茴香、油菜、小蔥、黃瓜、柿子、香菜……應有盡有,長勢都很好。尤其是那些韭菜,細細的腰肢,綠綠的衣裳,看上去密密地、齊刷刷地長在大地上,很是喜人。
母親對韭菜的做法很多,雞蛋炒韭菜、包餃子、烙盒子,有時還煲湯。我最喜歡吃母親烙的韭菜盒子,母親掌握的火候特別好,烙出來的盒子個個外皮焦黃,內餡清脆,咬一口會順嘴流下一些油湯,滿口香氣四溢,好吃極了。所以就是我結婚后多年,只要春韭一上市,母親就會喊我過去解饞,有時我也會帶著女兒過去,女兒對奶奶烙的韭菜盒子也是贊不絕口。
母親去世后,我就再也沒有吃到過那么好的韭菜盒子了,后來壩外的地也被退耕還林栽上了樹,也就沒地方種菜了。但每到這個季節,我還是要到菜市場買些“春韭”回來,我知道這其中,有很大成分是對母親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