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六十年代,我在原喜桂圖旗第三小學讀書,那個時候喜桂圖旗小學校只有我們第三小學是樓房。黃色的小三樓那里有我童年時代美好的回憶:同學們天真無邪,老師們也充滿活力,最使我難忘的還是我們的校長——潘振才。
潘校長他中等個子,國字型的臉,對待老師和學生和藹可親。當時,學校里負責打下課鈴的楊大爺是孤寡老人,潘校長非常照顧他。有一次,楊大爺突然發高燒,情況十分危急,是潘校長用自行車把他送到了醫院,由于治療及時,楊大爺轉危為安。這件事使我很感動,也讓我心生敬佩。
記得我們學校組織大家看電影,名字叫《英雄小八路》,電影結束后,里面的人物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覺得自己要向小八路一樣,做個好少年。沒想到第二天潘校長就號召全校每個班級都學唱愛國歌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自那以后,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起了很大的變化,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熱愛學習,潘校長好像特別知道我們的心思,凡是有了反映抗戰片的電影,學校就組織全校師生去看,像《小兵張嘎》、《洪湖赤衛隊》、《閃閃的紅星》都看了。回到學校,潘校長就讓我們寫觀后感,我的觀后感還在評比后張榜上墻了。那時我常想,長大以后一定像潘校長那樣做人,受人尊敬。
我雖然只是潘校長所在學校里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學生,但在我成長的路上常以他為楷模,鞭策自己怎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