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曾經篤定不會遠離的故土,在倉促離別的轉身后,漸漸成了模糊的畫面。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莊稼,那些怎么聽也聽不厭地鄉音,雖然填滿了記憶巨大的空格,但是也封鎖了回去的路。
不是不想家,不是不念故鄉,不是遺忘了莊稼和鄉音,只是故鄉不知不覺成為了遠方。故鄉有多遠,或許只是一城之隔,或許是千里之外,或許是遠隔重陽,迅捷的交通工具讓回歸并不難。但是,回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回歸不再是生活的常態。
我們在遠方擁有了事業、家庭甚至孩子,遠方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第二故鄉。如果故土承載著我們的昨天,第二故鄉便承載著我們的今天和明天;如果故土是我們最初的呼吸和營養,第二故鄉便是我們的生命和陽光。于是,回歸的心愿被擱淺了,故土也成為了觸摸不到的遠方。
最近,拜讀了作家王國華的新書《中年奴》,其中有一篇《故鄉恍如隔世》的文章。文章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撞擊,正如文中表達的觀念一樣,恍如隔世的故鄉真的只能在夢里重溫了。可是,夢境再真實也沒溫度,故鄉的氣息在漸行漸遠的歲月了,已經失去了最初的顏色和感覺。
哪怕那條熟悉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親密的鄉鄰搬遷的搬遷、遠行的遠行,父母也早已隨我來到遠方,只要老屋在家就在,鄉音在根就在,故土在心就在。依舊有回歸的時刻,那是淡定的幸福,那是心靈的慰藉,那是快樂的綻放。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從起點奔向一個又一個驛站,或許永遠沒有停靠的終點,或許終點就在最初的地方。縱使未來故土依舊是遠方,至少在團聚的月圓時分,回歸是一種最美的望月。
(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