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濤
我的父親,在2021年1月29日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77歲。我是在凌晨4點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的,我當時手腳麻木,頭腦一片空白,驚得從床上重重地跌落到地板上。我不敢相信,父親就這樣毫無征兆地在睡夢中悄無聲息地走了。
當時呼蘭疫情嚴重,我回不去,內心里積存著不能送父親最后一程的愧疚與不甘,我只能在阿里河邊擺上一些父親平時喜歡吃的食物,寄托我的哀思。這個年過得相當沉悶和壓抑,我滿腦子里都是父親的影子。我每天都會和母親通電話,母親情緒比較穩定,有哥哥嫂子的悉心照料我很放心。可一放下電話,我的內心就又涌出未能回家給父親奔喪的不甘和慚愧來。5月15日,我終于趕回老家把父親的骨灰安葬到祖墳,此時我心里才算踏實了些。
由于常年在外工作,我已經習慣了和父母在電話里互報平安,可以后卻再也聽不到父親叮囑我要注意身體的話語了。我已經習慣每年回去和父母住在一鋪炕上,和他們聊天,一直聊到父親睡著發出鼾聲,可現在我卻再也聽不到父親的鼾聲了。沒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我的心都碎了,我還沒來得及報答他的養育之恩,他卻離我而去。我后悔陪伴父母的時間太少,現在我再也看不到父親了,回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不禁淚如雨下。
說好了年后陪父母體檢完,陪他們去北安、五大連池、吉林九站等處旅游,可這些都成了我遙不可及的夢。我還有好多的話沒有說、還有好多孝心沒有盡。我后悔離家太遠、后悔沒有陪在父母身邊、后悔讓父母住在農村、后悔只是在他們生病住院時才趕回家。
父親一生正直寬容,他參軍時積極為駐地軍民解決困難,為冤假錯案申訴,洗清了許多人的不白之冤。退伍后,他回鄉當老師,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父親對學生充滿愛心,經常接濟家庭困難的學生,贏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和愛戴。父親為人和善,待人誠懇,他自掏腰包買剃頭推子幫村民理發、買玻璃刀幫村民割玻璃。因為在炮團服過役,懂機械會修理,他經常幫村民修理自行車,從來都是有求必應。父親對侄子疼愛備至,竭力護佑,我的兩個大爺去世早,父親一個人要管著三家的吃穿用度,卻毫無怨言。父親說喜歡在農村住,其實是不愿給兒女添麻煩,不想讓兒女太勞累。
父親一生節儉樸素,對吃穿從不挑揀,從沒亂花過一分錢,沒特意買過一件衣服,但對子女卻是有求必應。父親從不浪費食物,記得我們在呼蘭河口公園門口吃早餐時,他連包子的干巴皮都吃了,豆漿也是喝得一滴不剩。
父親一輩子勤儉持家,他不遠千里去里木店賣煙葉、頂著暴雨放鵝、在雪地里刨樹根,他認為只要能讓兒女過上好日子,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供我上學時正趕上家里蓋新房,家里經濟十分緊張,為了不耽誤我讀書,一輩子從不求人的父親,到處借錢給我湊學費。
父親一輩子堅韌剛強,他患糖尿病多年,都是讓母親給他打胰島素,自己去藥店買藥,就怕給兒女添亂。他在兒女面前強忍病痛,從不跟兒女抱怨灶冷炕涼,沒跟兒女要過一分錢。如果子女遇到困難,父親就主動掏錢貼補,沒錢了就將就著,等著下個月開工資。
唯一令我感到寬慰的是,接父親來阿里河家中住過兩次、陪伴父親到山東看望了大姑、給父親寫了本《自傳》,還有好多沒有做的,只能留在心里了。陪同母親在祖房住的那幾天,母親看到滿院子的花草和園子里種的瓜果蔬菜時,總好叨念兩句,這是父母彼此的默契。因為父親患糖尿病導致視力模糊,母親扶著父親在院子里溜達時,經常會指著菜園告訴他園子里都種了啥?長得怎樣?當父親聽到蔬菜長勢良好時,臉上就會露出滿意的笑容。臨行前,母親把父親最喜歡的那雙鞋,還有父親為我抄寫的那本《三字文》放到了我的包里。看著那雙鞋,盯著那熟悉的字體,我再也控制不住,撲進母親的懷里嚎啕大哭。
沒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是我永遠甩不掉的痛。我經常翻看父親的照片,回憶和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我會把父親的音容笑貌常記于心。手機里保存著的那些和父親在一起時的視頻,就是我今生最美好的回憶。老爸您放心吧,我會好好生活,照顧好母親,讓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