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侯秉忠
窗外,皓月當空,萬籟俱靜。屋內的電視里,一位胡琴演奏家正在演奏,曲聲悠悠,娓娓動聽。這優美的旋律,高超的演奏,亦使我飽享視覺、聽覺盛宴,頓感醺醺然矣!
眼望電視,使我禁不住想起了四十多年前的有關往事。
那時,我剛從林校畢業,和另兩位高我兩屆的同校畢業生,在大興安嶺的一個小林場工作。我們都尚未成家,同在林場住宿。林場駐地只有幾十戶人家,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偏遠幽靜,景美如畫。
那時的我們業余時間充裕,即想做點兒有趣之事充實之。他倆喜奏樂器,我愛唱歌。小鄒有一把胡琴;小王有兩支竹笛,他便分給我一支。于是,我們下班后,便常常坐在林場院里演奏、唱歌。聽小鄒拉胡琴那么好聽,我和小王羨慕極了,也都想買一把學學,但都買不起,心里干著急!
機會終于來了!
那年秋天連日暴雨,突發洪水,離我場十多里的嫩江,水竟暴漲外溢至我們小山村的大壩邊,四周一片汪洋。而水面上,竟常有大大小小的蛇,紛紛昂首吐舌向圍村大壩游來。看來它們雖然會游泳,但也不能在水里久待。它們有的上岸進村后咬傷了人,使全村人大為驚恐。于是,大家在全力抗洪之余,還不得不奮力捕殺毒蛇。
而這時,心靈手巧的小王,突發奇想:何不趁機用蛇皮蒙制胡琴呢!
小王膽子很大,他一連剝了數張蛇皮備用。同時,尋覓木料削制琴桿和琴筒。當時工具不全,又沒經驗,削制難度很大,小王幾次割破了手指,也多次出現廢品,前功盡棄。好在林場有十多匹馬,可剪些馬尾毛制琴弓。另外,小鄒獻出了他存的數根弦絲。材料雖已基本齊全,但對一個非專業的毫無制琴經驗的人來說,要想制成真正能演奏的胡琴,絕非易事!小王和小鄒晝夜琢磨、反復調制,最后總算制成了兩把,雖然與買的正規胡琴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好在也能拉奏出個曲調來。
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小王廢寢忘食地干,眼熬紅了,身體也累瘦了。他那種樂觀自信、不辭辛苦的精神,令我們欽佩不已。做好后,他給了我一把,我真是欣喜若狂、感激不盡!
此后,我們仨便經常在林場院兒里演奏、歌唱。我記得,當時我們演奏較多的曲子是“北風那個吹”、“太陽出來照四方”、“我們走在大路上”、“一條大河波浪寬”、“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等。
雖然我們的樂器不標準,演奏、歌唱水平也不高,可在那個尚無電視,也無公路、鐵路的偏僻小山村,無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非常引入注目。當時,經常有村民、京浙下鄉知青、林場同事,前去捧場圍觀。尤其是那些農民的孩子們,更是逢場必到,蹦跳歡笑,興趣盎然。有時,圍觀者也自告奮勇唱上一曲,我們便欣然為之伴奏。
這,確實給當地的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歡樂和情趣。同時,我們這三個遠離家鄉、父母的單身漢,自娛自樂,也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很大的樂趣。
后來,我調離那個林場時,帶回了那把胡琴。剛開始時還拉一拉,但后來結婚生子,工作、家務日益繁忙,便再也無暇顧及胡琴了。
我把胡琴掛放在了倉房的木板墻上,漸漸遺忘矣。它在那一掛就是二十年,直到我要從平房往樓房搬家時,才又發現了它,但因年久潮濕,琴桿和筒都已朽殘,不能再用了!當時,我輕輕撫摸著它,心里很難受。我感到對不起這個曾陪我度過寂寞單身生涯的好伙伴,同時更愧對胡琴的制作者、我的好師兄小王,辜負了他的辛勤勞動和一片盛情。
四十多年過去了,小王已離世多年,小鄒遠在數千里之外,我也年逾古稀,但是當年那演奏聲猶然在耳,紅火場景仍歷歷在目,特別是對小王為我制作的那把胡琴,更是情意深深,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