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侯秉忠
練習書法,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鍛鑄身心。
我從小就喜歡書法。
我上小學的時候,家在農村。當時,全村就只有一位老先生毛筆字寫得好,每逢春節,全村人都要請他寫對聯。因此,村里的人們都很羨慕他、敬佩他。那時,父親在生活很拮據的情況下,省吃儉用,給我置買筆墨紙硯,并一再囑咐我,在學校一定要好好學書法,爭取以后能自己寫春聯。
學校的老師,書法水平雖然不太高,但他卻很認真、很嚴格地教我們、督促我們。每天都要用毛筆寫小楷、練大仿,交作業,老師會在寫的好的字、好的筆劃上,給打紅圈兒,以示鼓勵。而且,學生寫作文必須用毛筆以小楷字抄寫,若用其它筆寫就給撕掉重抄。
由于父親的反復叮囑,老師的嚴格教誨,我的毛筆字漸有所長進。因此,也時常受到父母、老師和同學的夸獎、鼓勵,從而使我對書法興趣日濃,經常擠時間主動練習。
后來,我在中學和中專讀書時,已不再設書法課了,但我從小培養起來的興趣,始終保持。我經常閱讀字帖和書法書刊,虛心向寫字好的老師、同學請教,同時也抽時間練字,也常為班級墻報題寫刊頭、時而參加學校的書法展覽,這些都給我增添了很多樂趣。
我至今還記得,那年春節,不再求人寫對聯,第一次由我自己寫的對聯貼在自家大門時,父親在半天內出去好幾次,到門口滿面笑容地反復端詳那對聯,他雖然沒有說夸獎我的話,但我想他心里肯定是非常高興的。
參加工作后,對書法的愛好仍然堅持。我經常讀名帖、拜名師。那時,我還經常為單位寫刊頭、會標、宣傳標語、公告通知與參加書法展覽,并被選為大興安嶺林區書法協會理事。我在學校是學林的,出校后也從事林業技術工作,雖然都與書法關系不大,但是書法愛好為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方便,為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大樂趣。
另外,每當我出差和外出旅游時,就特別注意拜讀那些商鋪、名勝古跡的門額題名和楹聯,常常久久駐足仰視贊嘆,遲遲不愿離開,有時甚至情不自禁地用手指在衣服上臨摹。特別是那次去西安參觀碑林,突然看到那么多名人的名碑名帖,我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欣喜若狂,驚嘆不已,那真是一次書法藝術的盛宴啊!我在那百花藝苑里反復踱步,盎然拜讀,久久不愿離開,直到人家到了閉館時間,我才依依不舍地出門。
在春節家家都要貼筆寫春聯的年代里,每逢春節來臨,我都要為親友和同事們寫大量的對聯,常常一連數日在家里、在辦公室起早貪黑地寫,累得我腰疼手酸、頭昏眼花,但是一想到能為大家做點事,特別是聽到人們贊揚和感激的話語,心里就很高興,正所謂是累并快樂著。
我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時間,每天除了做家務、鍛煉身體以外,就是看書、寫詩文、練書法。
我常常拜讀名帖,向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啟功、劉炳森、歐陽中石等名家大師請教,與他們“對話”,既常產生高山仰止的敬慕、喜得名師的熏陶教誨,又能增添勤學苦練的動力。
我也常常濡墨揮毫習練書法。偶爾寫出一幅自己比較滿意的字,即高興地懸掛于高處,反復地左看右看、自我欣賞,自娛自樂,別有一番情趣。
游弋于墨海藝苑,徜徉于黑白世界。桌案上擺置名帖紙硯,書房里溢滿藝韻墨香,或伏案秉筆慢臨,或站立懸腕疾書,斯時,欣然陶醉。
人貴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的書法水平不高,此生也不會成為書法家了。但是一個年逾七旬的老翁,能有此項愛好,感到非常幸福、快樂,為生活增添了情趣,是高雅的藝術享受,也有利于身心健康。既然如此,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