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我的姥爺

張淳源
2018-03-15
4309

何康紅

 

        我的姥爺1953年來到林區,那時他已經50來歲了。姥爺聽他一個外甥說林區正大量招人,就舉家來到林區。他算是林區早期開發建設者。

        來到林區的姥爺,住過地窨子、睡過小桿鋪,吃的是凍大頭菜,喝的是河套冰化的水。條件自然艱苦,但終究能掙一份工資,日子也比老家好過一些。姥爺雖然沒有什么技術,但工作肯定是一把好手。印象中姥爺家只有一個木頭箱子算是像樣的家具,在箱子的上方掛著一面鏡子,鏡子已經銹跡斑斑,但用紅油漆寫的一行字仍清晰可見:“獎給先進工作者于萬林,西尼氣林業局,某年某月。”還有一只暖瓶是細竹條編成的,也是姥爺獲得的獎品,已經歪斜的快要支不起保溫膽了。姥爺還有一個“古董”讓我充滿好奇,那就是姥爺的氈嘎達,氈嘎達很厚、很硬、很大,只有天特別冷的時候拿出來穿穿。那是姥爺工作時留下的,他一直像個寶貝似的放著它。我試穿過一次,不能回彎,沉的根本邁不開步。工作接近10年后姥爺光榮退休。當時林區也有很多和他年齡相仿的老年人,但一般都是撲奔兒女來的,是農村戶口,能享受退休金的姥爺是他們中的“富裕戶”。為此,姥爺對生活十分知足。

       姥爺給我的童年留下許多回憶。打記事起,我家住在距離局址15公里的巴升河林場。而姥爺家住在局址那個叫“125”的神秘地方。“125”是綽爾林業局局址所在地的俗稱,因其距離博林線鐵路入口博克圖鎮125公里而得名。15公里的距離,將“鎮”和“村”隔離開來。也讓我這個山村的孩子對這里產生了無盡的向往。每到寒暑假來臨,我的心就開始激動不已。迅速寫完作業,急著去姥姥家那個“大世界”。那里有齊整的街道,街道上有來來往往的人,有好幾個商店和賣小零食的市場。有剖板子大圓鋸的轟鳴,有廣播喇叭,電影院。有時也能看到三個輪子的摩托。

       15公里的串親之路真是艱辛。每周一、三、五的通勤大客車每張票價高達5角錢不說,常常是人滿為患。像我這種小身板常常沒擠到車門口大客就關上門“無情”地揚長而去。對姥家的向往讓我欲罷不能,不到姥姥家走一遭就無心在家做任何事。

        鎮子中心糧站大墻下是個背風又能曬著太陽的好地方。姥爺幾乎天天到那里蹲墻根。那里緊挨著市場,也是鎮上最繁華的地段。姥爺和許多同齡老人在哪里抽煙、聊天、看熱鬧。有時候趕到姥爺的時間尚早,我就到那里去找他,也算是對這個“世界”有個初步印象。然后再跟在他屁股后穿過那個繁華的地段回到家。路上,常有人問:“這是誰家的小姑娘啊?”“這是我老姑娘家的老姑娘!”姥爺帶著愛惜的、喜悅的語調高挑著聲音說。

        姥爺家面積不大,但異常的溫暖。姥姥喜歡把炕燒的滾熱,姥爺回到家就盤腿坐上炕梢,把他那個手機袋般大小的煙袋從衣服扣眼上解下來,用煙袋鍋裝煙抽。姥姥為他端上早就沏好的坐在爐蓋子上的濃茶,在廚房忙里忙外。不管冬夏,媽媽把爸爸、哥哥們捕獲的鯰魚腌制晾干,給姥爺帶上幾條。姥爺的飯量極輕,一頓飯也未必吃掉一小塊鯰魚干。姥姥早就為他燙好了酒壺,慢悠悠地嚼著鯰魚干,“滋滋”地喝上幾小盅酒。姥爺的神態非常的幸福和知足。炕的熱氣、飯菜的熱氣再加上姥爺抽的煙氣在小屋里縈繞,組成了我童年里對姥爺家專屬的畫面。

       吃飯的檔口,姥姥已經把家里的事打聽的差不多了。而姥爺常常只做個默默的聽眾。說道孩子們的學習,他磕去煙袋鍋中的殘渣,慢悠悠地,一手拿著煙袋,一手將長長的煙桿伸進去,隔著布往一公分大小的煙鍋里裝煙,似有感慨地邊捻邊說:“書里有黃金,讀書你可要上心。”雖然他老人家一天學也沒上過,但是,常常說出讓我思考和信服的話。諸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十里地趕個嘴不如在家喝涼水”等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還有個口頭禪:“現如今的社會啊……”言語之中是對現實生活的無限滿足和萬事都能看得開的豁達。

       說完了這些話,姥爺就該從他的內衣口袋里給我掏零花錢了。那是我內心最激動和幸福的時刻。我急切地看著他慢悠悠地一層一層解開那種盤著紐扣的棉衣、夾襖,從貼身的口袋里把他身上所有的錢拿出來,把塊八毛的零錢遞給我說:“給你幾個錢,自己到市場上買好吃的去。”別的小孩只有過年才能摸到幾毛零花錢,而我,因為有姥爺的疼愛,就有了這特殊待遇。得到錢的我自然是格外的高興,把錢放到褲兜里,時不常摸摸丟沒丟,只等到市場和各個商店去逛逛。

       那時候能買的零食也沒啥。商店里鍋碗瓢盆、刷子、掃帚的和我沒關系,布料、鞋子我也買不起,也就是欣賞欣賞。能花錢的地方就是當時的大市場,說是大,其實也不大,有個十個二十個賣貨的,我算計著呆幾天就把錢分成幾份,每次花個毛八分買個大米花球、紅糖糕或者冰棍什么的解解饞,有時候回家還能剩幾毛錢。

       對晚輩的疼愛不單單表現在我身上。姥爺中年得子,等有孫子時都七十來歲了。我記得那時表弟騎在姥爺的身上玩耍,還經常拉尿在姥爺身上,他二話不說還笑呵呵的。記憶中如果姊妹們哪個做了讓父母不開心的事,惹得媽媽抱怨時,他總會勸道:“如今的社會世道可變了,只要孩子們好就行啊!”

       不做越格之事,不做無理之事,做事有原則、講理是姥爺的性格。姥爺姥姥的老年生活一直和老舅一家住在前后院或前后屋,但小輩們哪個也不敢隨便不敬。誰做的好了,沒有大問題他不言語,可要是誰做的不合情理,不管是老伴還是兒子、媳婦、小輩,他都會教訓一下,表明立場。頗有判官的架勢。

       二十多年前,八十三歲的姥爺無病而終,是當時的高壽了。姥爺雖然逝去,但是他的人格,他的精神,將激勵著我在人生中一直前行。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