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嫩 江 岸 畔 遐 思

張淳源
2019-03-08
3952

侯 秉 忠


        今年春節,我去嫩江大女兒家過年,今天有暇,和孩子們漫步于嫩江岸畔。
        我站在嫩江東岸向西岸莫旗眺望,只見群嶺綿綿,林木莽莽,村舍隱隱,雪野茫茫,使我頓時又想起了五十年前在莫旗工作的日子,不由地心潮起伏、遐思悠悠。那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那詩意盎然的工作生活,又像潮水般涌現于腦海。
        五十年前,我畢業于林業中專學校,被分配到大興安嶺莫旗的一個小林場工作。莫旗旗政府所在地不通火車,而我去的林場離旗里一百余里,更是鐵路、公路全無。當時,林場用馬拉勒勒車去旗里接我,顛簸了一整天,才到林場。
        林場駐地是個公社,那小山村只有幾十戶人家,都是達斡爾族。小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嫩江)。林場同事,主任是鄂溫克族,其他均為達斡爾族,僅我們三個中專生是漢族。林場只有一棟茅草苫頂的平房辦公室,一個板房倉庫,一個馬圈。那時沒有電視、手機,公社郵政所每周用牛車去旗里取一次報紙、信件。那是個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我剛到那時感到很寂寞、失望。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對環境、人員的熟悉、適應,使我慢慢愛上了那里。
        小村青山抱擁,草木繁茂,山上盛產木耳、蘑菇、猴頭、榛子。村前嫩江碧波流,附近小湖平如鏡,江湖中,魚蝦豐美。村周茫茫莊家地,清香撲鼻,村里雞豬牛犬活躍鳴叫,生機勃勃。清晨常見一位姑娘,白衫青裙,手拎小桶,昂首挺胸,迎紅霞,沐薄霧,踏舞步,裊裊娜娜,去村頭大柳樹下擠牛奶,那是一幅多么美的油畫喲!村民和同事都很熱情、善良、直爽,民風淳樸。這里,使我感到儼然就是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
        林場的主要工作是護林防火。開始時我對環境、業務都不熟悉,主任和同事們都很熱情地介紹情況,教我業務知識、騎馬、達斡爾話。他們在工作生活各方面,無微不至地關照我、幫助我,都把我當做親弟弟、親兒子一樣對待,其樂融融,親如一個多民族的溫馨大家庭。使我非常感動,也就較快地適應了環境和工作。
        林場僅有我們三個林校畢業生是單身,遠離父母千里遠,在場里住宿,自己做飯。我們自己打柴,自己種菜,村民和同事也常給我們送菜送肉送牛奶,因此我們的小日子過得還挺滋潤。有時我們夜里去附近小湖打魚,銀月映碧湖,湖畔草清香,魚兒躍,野鴨鳴,夜景特美。我們撒網而漁,不到一小時即可收獲兩水桶大鯽魚,月光下銀鱗閃閃,令人賞心悅目。回返時,魚擔顫顫,踏月而歌,其樂何極?我們經常騎馬,在嫩江之濱、山林之間巡邏,堵火源,查漏洞,宣傳護林防火,打擊濫砍盜伐。夏日炎熱雷雨、蚊蠓如糠;嚴冬冰封雪狂,寒風似劍,四季出征,非常辛苦。但另一方面,我們經常策馬馳騁于林海之中、江河之畔,也有幸能欣賞山林之美、綠波之秀,令人有豪邁之概、自豪之感、陶醉之醺。有一次我們打火歸來,已是子夜,疲憊之極,騎在馬上昏昏欲睡。主任怕我們睡而墜馬,就讓我們唱歌,那“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就立即響徹于山林曠野,雖口干舌燥而嗓音沙啞,倒也雄壯悅耳。馬蹄得得,歌聲陣陣,儼然是一支英雄鐵騎殲敵凱旋。我們回到林場時,已是明月高懸,小山村都已進入夢鄉。
        有時夜間我們也去嫩江畔設伏,攔截在江中放木排的盜伐木材者。我們餐風露宿,鋪地蓋天,雨天滿身濕寒,晴天蚊蠓撲面,經常徹夜不睡,異常辛苦疲倦。不過,也能賞月華星輝,聽江濤風嘯,浴草木之清香,享江魚之美味,倒也富有詩意。
        金秋時節,林場為了節約支出,不外買馬的飼草,組織林場干部自己打草。這些不經常干重體力活的人,掄揮碩大的釤刀割打,耗力很大,異常疲勞。休息時,人們都無力地癱倒在草地上,仰望云卷云舒,期盼秋風送爽,恨不得總躺在草甸子上不起來。
         等草曬干后,我們就每人趕一輛馬拉勒勒車,往回拉運。摞在車上的高大草垛,像一座座移動的小山,我們坐于山巔之上,搖搖晃晃地走著,因沒有公路,車在凸凹不平的草甸子上,不斷顛簸,稍不注意,就有傾覆之險。不過,大家看著滿載而歸的勞動成果,都很高興、自豪,常在搖籃似的草車上搖身晃腦地唱起達斡爾民歌,那歌往往在每段結尾都有“吶伊呀喲喲”的反復詠嘆,很是好聽,令人沉醉。
        我們三個中專同學,還和當時在那里下鄉的北京知青處得很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中不少人都是高級干部和著名學者、作家的子弟。他們羨慕我們是國家干部,能掙工資(其實我們每月工資僅三十余元);我們敬慕他們很多人都才華橫溢。他們常來我們林場聊天兒,饒有興致地騎馬。我們常去他們知青點兒,聽他們講京城典故名人軼事,欣賞他們的樂器演奏、優美歌喉,閱讀他們寫的詩文。當時有一位著名學者之子,帶去很多書,而那些書大都是名師大家簽名贈送其父的。他每天堅持讀書,寫日記和詩文,當時有人調侃他說,外國有名著《靜靜的頓河》,而他立志要在這里寫一部中國名著《沸沸的嫩江》。后來他們都陸續回城了,我們便逐漸失去了聯系,不知他們現在都在哪里,生活怎樣?我很想念他們,常常夢想能與他們再相聚,把酒漫話當年在大興安嶺嫩江之濱那難忘的生活。
        光陰似箭,轉眼間半個世紀過去了!雖然我只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兩年,但那意氣風發的青春年華,那熱情爽直的同事,那淳樸善良的民風,那美麗的桃花源似的環境,那富有詩意的工作、生活,那濃濃的同學情、民族情、同事情、朋友情,都令我銘記于心,終生難忘!那一切都常常浮現腦際,走進夢境,我也常常向朋友和兒孫們講述。同時,我也多次撰文賦詩憶述、謳歌,成為我寫詩文述贊最多的人生階段。并感到總也說不夠,寫不完。每當想起寫起那里的事,總會使我感慨萬千,激動不已,甚至淚濕雙眼。特別是當我聽說當年林場的那些老同事多已辭世時,更是異常傷感悲戚,唏噓不已,淚水涌流……
        今天,我佇立江畔,手撫霜鬢,漫憶久久。我迎著江畔獵獵寒風,淚水再次涌漫雙頰,心潮再度洶涌澎湃,啊,我壯美的大興安嶺、碧綠的嫩江、純樸的小林場喲,我將永遠感恩、終生難忘!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