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吳芙蓉
春節前,見到了離別一年的女兒,擁抱著女兒瘦削的身體,我眼里旋轉著淚花。
“別煽情,別煽情。”女兒怕我哭,笑著逗我說。她卻轉身偷偷的擦去了眼角的淚水。
女兒大四了。最后一年,學校安排在校實驗室實習,要完成畢業課題。暑假的時候,實驗室導師只給了一周假期。畢竟廣州離家里太遠了,女兒選擇把一周假期用在實習工作上。我也只能欣然同意。
女兒回家了,我有點不知所措。提前準備了各種食品,卻一時不知給女兒做什么吃的,反復的問女兒想吃什么,女兒的回答讓我心里酸酸的,一向挑食嘴刁的女兒總是說:“什么都行。”在外上學多年的女兒變得不再挑食,我心里有點難過,眼窩酸酸的,覺得孩子在外面受委屈了。
于是,下決心利用寒假時間,給女兒做各種好吃的補充營養。我把這一年的牽腸掛肚都化做給女兒做各種吃食的動力。除了每天做兩道女兒愛吃的菜以外,還要添加兩道新菜。不知不覺中關注了許多教做家常菜的抖音號,在加上百度和其它網絡APP,有時間就會搜羅下載各種營養豐富簡單易學的食譜。每天下班回家就鉆進廚房腳不離地的忙碌著。使盡渾身解數,各種肉類、蔬菜、水果輪番登場,葷素搭配擺滿餐桌。
鍋包肉是女兒回家必吃的一道菜。今年的鍋包肉要在原有的口味上做點改進。我發現飯店做的鍋包肉都是橙汁和白醋調汁,出鍋時一股子醋酸味直鉆鼻孔,顏色也是橙黃色的。飯店用的是大瓶的橙汁飲料,我怕飲料里有色素和香精。就買來新鮮的檸檬和橙子,擠壓出汁液調制酸甜口味的汁。里脊肉切厚片,用刀背拍斷肉纖維,放少放許料酒去肉腥味,然后用淀粉抓勻,在淋上少許熟油抓勻后下鍋炸熟定型撈出,復炸至金黃酥脆。鍋底留少許油,放入蔥、姜、胡蘿卜絲、蒜片翻炒,在放入炸好的肉片,旺火烹汁,加入香菜段翻勻。一道香氣四溢的鍋包肉就做好了。
鍋包肉做的成功,我又把鍋包肉做法稍做調整,兼顧魚肉腥鮮的特點,用大的鲅魚去刺切厚片做成鮮香酥脆的鍋包魚。女兒邊吃邊夸獎我廚藝見長。女兒愛吃,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我就樂此不疲的鉆研各種菜肴,有信心做出更多好吃的菜品。
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在內蒙地區羊肉是冬季防寒溫補的一道美食。涮羊肉、紅燜羊肉、手把羊肉都是女兒愛吃的。女兒遺傳了我達斡爾族的飲食習慣,對手把肉情有獨鐘。特別喜歡用手把肉的做法烹煮的羊蝎子。羊蝎子是帶有里脊肉和脊髓的完整的羊脊椎骨,因外形和蝎子有些相似,故而俗稱為羊蝎子。羊蝎子具有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富含鈣質,有美顏補腎等功效。將羊蝎子分解成若干塊放入清水鍋中,開鍋后撇去血沫,煮熟即可出鍋上桌,肉質鮮嫩、不膩不膻。這時,一家人圍坐在桌前,老公操刀,把上面的肉割、挖、片、剔下來,分別放到我和女兒的碗里,我們在把軟顫顫的羊肉沾上用鹽、香菜、蔥花調成沾汁,開心的放入口中,原汁原味的軟嫩羊肉的香氣便會在口中彌漫開來,回味無窮。我和女兒都不愿動手,這一頓飯往往會吃很長時間,一家人吃著、笑著、談著,品味著肉的味道、家的味道、親情的味道。
女兒在家的飯桌忙碌、豐盛、溫馨,充滿幸福的味道。每一道菜都融入了我久久珍視、牽腸掛肚、盡力彌補的情感。為了讓喜歡睡懶覺的女兒吃上一日三餐,我想盡辦法不讓女兒睡懶覺,讓她遵從上學時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盡管女兒撒嬌耍賴,我還是和老公一唱一和,配合默契,把她從被窩里拉出來。而我要起個大早,做豐盛的具有家庭特色的早餐。
記得女兒小時候,一日三餐當中,只有早餐是吃的最多最好的。在短暫的假期,為了給女兒補充各種營養,我決定還要沿襲以前家里的生活習慣,早餐葷素搭配兩道菜,兩樣主食配上粥、奶茶或者牛奶。蒙古餡餅是以前家里早餐當中隔三差五要吃的,也是女兒的最愛。餡餅做起來有點麻煩,女兒不在家的時候我是很少做的。
做餡餅,和面是關鍵。以前學習摸索了好久,才掌握了和面的技巧。面要和的稀點,不能用手揉,用筷子使勁攪動成面團,蒙上保鮮膜擱置在廚房醒透。早上吃餡餅,要在前一天晚上和好面,醒透的面才不會粘手。做餡餅的時候,用筷子挑起一塊面,在手上拍成餅,把提前備好的餡包在面餅里,做成團狀。在把面團輕輕的拍成餅狀,拍的時候用力要均勻,把餡、面皮薄厚拍勻,拍到大小適中,保持渾圓即可。烙餅也是有技巧的,第一遍不放油在鍋里把所有的餅子烙到繃皮,第二遍鍋里放油,把餡餅烙熟。這樣烙出的餡餅不油不膩,皮酥餡香。女兒每次都要吃上兩張,邊吃邊說:“老媽的餡餅天下無敵”。而我呢,起大早,忙碌了幾個小時,往往大家看著勾起滿腹食欲的佳肴,我卻一點食欲都沒有。但是,看著女兒的吃相,所有的疲憊瞬間化為烏有。
女兒在家的日子,我是忙碌的、勞累的、充盈的、幸福的。女兒一點點長大了,上學、就業、成家就會接踵而至。和我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將會越來越少,我珍惜那些充滿天倫之樂的飯桌時光,也想把那份媽媽的愛融入到每一道菜中,讓我們的家庭情意融融,幸福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