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
林海日報官方微信
#
林海日報官方微博

字號

A- 小

14

A+ 大

悠悠面香 暖暖母愛

王琦
2019-12-06
3853
       吳芙蓉
       下班路上,落日的余暉碎金一樣灑在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媽媽身上,暖暖的陽光拂在老人銀絲一樣的白發上。此時的我,突然心里一緊,眼窩發酸,好想念親愛的媽媽。
       忽然一陣微風拂過,傳來陣陣炸醬面的香氣,挑逗著我饑餓的胃。這時媽媽做的手搟面的味道便從思緒中絲絲縷縷的飄來。從小到大,媽媽做的手搟面都是我的最愛,“舌尖上的記憶”讓我養成了改不掉的飲食習慣。
       在物資匱乏的70年代,家家戶戶日常食糧都是玉米面、高粱米、苞米
子等粗糧。吃一頓白面條、大米飯大多要趕到逢年過節或者來客人的時候。記得那時,勤勞節儉的媽媽總是把家里少量的白面摻上玉米面、大豆或者山野菜做成各種花樣翻新的食物,來改善我們的飲食。
       玉米面面條是貧窮時期聰慧的媽媽獨創的獨門絕技。玉米面面條和面是有講究的:玉米面要用細面,先拿滾開的水燙過才能和白面揉到一起,面要和得硬,吃起來才筋道滑溜。媽媽有三種做法:一種就是放入酸菜絲土豆條做成混湯面。吃的時候在放點火上烤過的干辣椒搓成的碎面,酸辣爽口。第二種就是炸醬面,自家做的黃豆醬里面放上大頭菜絲、青椒絲炸成熟醬,拌面吃醬香濃郁,回味悠長。再就是打鹵面,夏天用各種應季的疏菜做鹵,冬天就用一些儲存的干菜如蘑菇、黃花菜、海帶、豆角絲做鹵。既營養豐富又鮮香可口。可是冬天的鹵子卻是極少做的,媽媽說干菜喜油,在那個吃油用勺量的年代,費油的菜不趕上年節是不會做的。
      紅紅的火苗舔著鍋底,鍋里的水翻滾著。我蹲在爐子旁邊,幫媽媽往火爐里添柴。媽媽把和好的面揉成多個小團,在菜板上撒上干面,在把小團面拍成面餅,待面餅薄厚適中,把面餅切成小條,撒入滾開的湯水中。由于玉米面韌性不足,只能切成手指長的條。煮好的面上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著笑著,拌上醬鹵菜鹵,在那個貧困時期我們在吃飽的基礎上又能吃好,媽媽用一雙巧手滿足了我們的味蕾。
       隨著生活條件變好,媽媽的玉米面條逐漸淡出了我家的餐桌,取而代之的是媽媽做的手搟面。媽媽做的面條薄厚均勻,粗細適中,口感Q彈,筋道爽口。喜歡吃面但不會搟面的我總會被市場上琳瑯滿目的面條吸引,經常買回各種各樣的面條,但無論什么樣的面條,口感都不及媽媽做的手搟面。
       我曾向媽媽學著自己搟面條,可和面的力道總是不夠,做出來的面條軟綿綿的,口感不好。后來總結經驗干脆在和面時加兩個雞蛋,面里加雞蛋的面條無論多軟,煮出來一樣筋道爽滑。
       媽媽搟面的標準很高。手搟面必須用高筋面粉,面要和得硬點,把和好的面團,蓋上蓋子放置30分鐘醒面。面團要反復的揉、醒,揉到面團發亮。然后放于面案上,用搟面杖搟成面片狀,再將搟面杖卷入面片中,反復向外搟、卷。反復搟、卷幾次后待面片薄厚均勻適中,將搟好的大面片展開,灑上干面粉再層層折疊,用刀切成自己喜歡的寬度,手搟面就做好了。
       面條的可口程度還取決于鹵的制作。媽媽做面的時候一般做兩種鹵,一種是醬鹵,一種是菜鹵。醬鹵有兩種:肉絲醬和雞蛋醬。菜鹵可就多了,豆角、青椒、黃花菜、西紅柿等,我最喜歡的要數雞蛋醬和豆角鹵了。
       媽媽炸的雞蛋醬操作簡單,保持著食物的原始味道。我觀摩幾次,卻做不出媽媽的味道。只見媽媽把兩個雞蛋在碗里打散,鍋里熱油,蔥花熗鍋后,順勢倒下蛋液,頓時蛋液在鍋里綻開一朵金黃的花,媽媽用筷子將蛋花打散,倒入碗中,又熱鍋涼油,將蔥花、辣椒丁爆出香味倒入黃豆醬,待醬翻滾冒泡倒入炒好的雞蛋大火熬制,稍頃做好的雞蛋醬就滿屋飄香了。醬鹵和菜鹵各有特色,味道迥異,把做好的鹵澆到煮好的面條上,至此,一碗筋道爽滑、湯汁鮮香的手搟面才算大功告成。媽媽做的面,吃上一口瞬間征服我的味蕾,每次我都要吃上兩碗,一碗炸醬面、一碗打鹵面,常常吃的肚子圓滾滾。  
       歲月無情催人老。我記憶中那腰板筆直如超人一樣的媽媽不知不覺的蒼老了。近幾年,一向做事麻溜利索的媽媽身體大不如前。每次去看媽媽,看到媽媽挺直的脊背駝了、白皙的皮膚晦暗了、敏銳的頭腦遲鈍了、健碩的步履蹣跚了、晶亮的眼珠混濁了、干脆利落的語言遲疑了。記憶中聰慧漂亮的媽媽變老了,我總是心里酸酸眼窩酸酸……
      “女兒想吃什么?媽給你做!”每次去看媽媽的路上總能接到媽媽這樣的電話。我總是鼻子一酸,淚水溢滿眼眶。媽媽弓腰駝背搟面條的身影就會浮現在眼前。
      “什么都行,簡單吃口就行!”我怎么忍心讓年老的媽媽再為我搟面條呢!
      “女兒吃面條吧?媽給搟!”“不吃!不吃!我現在不愛吃面條了!” 我違心地說著,淚水不知不覺溢出了眼角。
       每次去看媽媽都是來去匆匆,媽媽總是感慨我呆的時間太短,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沒有給我做著吃。在媽媽心中,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她記得我們的口味、我們喜歡吃的東西,總是想方設法竭盡所能給予我們喜歡的東西。食物永遠是她最好的表達方式,無論是什么都散發著濃濃的母愛。
       前段時間,帶著女兒回趟娘家,短暫的相聚之后是離別。我和女兒要趕早上3點多的火車回家,凌晨2點我就悄悄起床洗漱。微微的“咯噔咯噔……”的聲音從廚房里傳出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廚房里搟面條!可能是面和的太硬了,醒面時間不足,面皮搟起來很費勁,由于用力過大搟面杖和面板碰撞發出聲音。媽媽一邊搟面一邊用手背擦一下額頭上的汗珠,花白的頭發上就沾上了少許面粉。她認真地搟面皮,弓著腰,雙手用力地來回推、搟,不停地看著面皮的薄厚,熟練地鋪面、卷面、搟面、疊面、切面……
       恍惚間眼前浮現:外面雪花飄飄,室內昏黃的燈光下,紅紅的爐火旁,媽媽在廚房一隅弓腰搟面條,我感覺又回到了童年。放學后我們姐弟三人凍得嘶嘶哈哈地回到家,打開家門的一瞬間,廚房里的灶火氣、水蒸氣混合著面湯的香氣撲面而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驅散了我們身上的寒意,飽腹的滿足感讓我們感到幸福滿滿,愛意濃濃。根植在味蕾中的記憶就這樣形成了,揮之不去……
       是在夢中嗎?我揉揉眼!“快去洗漱,一會吃面條!”老媽回頭看著我說。我怔怔地看著媽媽從回憶中回過神來。
       面對著那一碗面,我內心五味雜陳,嗔怪地看著媽媽說:“不是說好在車上吃早飯嗎?怎么起這么早搟面條?誰能吃得下去啊?是不是一夜沒睡覺啊?你再這樣以后我就不回來看你了!”
      “快吃吧!哪能空肚子上車啊!這都是給我外孫女做的!”媽媽躲閃著我埋怨的目光笑著說。
       我端起面碗,眼窩發酸,瞬間一層霧氣蒙住了雙眼,我狠勁的快速眨著眼睛,唯恐旋轉在眼窩中的淚水流下來。我懷著無比酸澀的心情慢慢地品嘗著面條,那味道縈繞在舌間,回味在心頭。
 
分享至微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頭條
打開頭條,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