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深秋,傳統佳節中秋節如約而至,每年的中秋節,平日里不看月亮的人們,心中都有一個看月亮的期盼。月亮在節日里變得溫柔美麗,還帶一點神秘。
小的時候,常常會被神話故事深深吸引,《嫦娥奔月》的故事讓小孩兒們對月亮有很多遐想。有時候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想象傳說中的吳剛砍桂樹的情景,還希望證實故事中的場景。因為這些傳說,人們便會覺得月亮是美麗而神奇的。
說月亮是溫柔的,源于古詩中唯美的詩句。從古至今,人們就愛寄情于月亮,比如: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還有蘇軾的“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詩人望月懷遠,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嬋娟在這首詩里特指月亮,許多人以為是說愛情呢。
有時候想想,每一年的中秋節都能買到各種口味的月餅,人們過節吃月餅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賞月的感覺和心情,有沒有看到中秋又大又圓的月亮。古人看到月亮之后,能寫出那么多表達思念之情的經典佳句,確實令人讀來有一種“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意境和氛圍吧,我們現代人是太忙了,失去了賞月的心情,更沒有時間思念,就只是教小孩子“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時候,也沒有理解詩人思念家鄉時的情感。網絡給我們提供了太多便利,也奪走了我們太多用以認真思念一個人的時間和空間。我們幾乎可以用一秒鐘把自己的思念告訴另一個人,寫一句節日快樂或發一張美圖過去,表面上看來熱熱鬧鬧,可最終回過頭來想想,心卻空落落的,還是找不到思念的溫度。時代讓節日的氣氛體現在了月餅上,其實,抽出時間和家人聚會,聊天,才是最美好最真實的團圓。
九月下旬,家鄉這個小城就進入深秋了,四季分明的家鄉,秋季仍然是迷人的,因為層林盡染,所以秋色如詩如畫。盡管入秋以來,雨水較多,天氣轉涼,但“輕寒正是可人天”。這個時節,有中秋佳節相伴,喜悅和幸福著,畢竟這是個團圓的日子。
中秋的月亮最圓最亮,因為團圓和思念,讓這個日子生出許多溫柔的情愫。中秋之夜,月亮照在家家戶戶的窗子上,溫馨而美好。文字有心,應寫下一行溫柔的祝福:
月兒圓滿,人也應團圓美滿!(梁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