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高俊平
時光如水,悄然流逝。不知不覺中,我參加工作已有30年的光景了。在這當中,我吃過許許多多的“美味佳肴”,但在我的記憶里,終究比不過30多年前在知青點吃的那碗鯽魚湯。
記得那是20世紀80年代末,我還沒有考上中專,家里只有父親一人在上班,生活條件十分拮據。也許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吧,還沒有成年的我想著在寒假去知青點干點清林的活貼補家用。聽說清林的活不怎么累,有耐力就行,一天的工資是10元錢,如果能堅持清林一個月就能掙上300元,能使原本拮據的家庭過得好一些。
臨行前,媽媽擔心我吃不好影響長身體,給我炸了一些蔬菜丸子,炒了一大罐卜留克咸菜,還帶了一些花生米。就這樣,我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野外清林。
清林就是把伐區里剩下的樹頭和枝丫集中到伐區集材道兩側,一堆堆擺放起來。到了點兒上才知道,清林的活也不容易,每天都抱著枝丫、扛著樹頭在很深的積雪里走來走去,不僅消耗體力更需要耐力。清林的人都在默默地祈禱,希望太陽早點落山,能回去休息。
有一天傍晚,我從清林伐區回來,汗流浹背,很餓也很累。這時,食堂飄來燉鯽魚的陣陣香氣,我一看價格,2元一碗,沒舍得買。于是我在鐵爐前用鐵絲綁的快壺煮上了花生米,等到花生米快熟時再放上幾個菜丸子,等到我把家里帶的饅頭在鐵爐邊快烤好時,身后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大兄弟”,我回過頭一看,原來是一起干活的宋哥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鯽魚湯過來了,碗里有兩條巴掌大的鯽魚,魚湯表面飄著誘人的紅色辣椒油。宋哥說:“快趁熱吃了,你還在長身體,別太節省。”當時,我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吃著宋哥端來的鯽魚湯,眼里卻浸滿淚水。而宋哥卻沒怎么吃魚湯,就著花生豆煮的湯水吃了一頓飯。
很多年過去了,我時常想起宋哥,難忘在知青點吃的那碗鯽魚湯,難忘宋哥對我的兄弟情。
聽人說,宋哥老家在山東,20世紀80年代初期來的滿歸,最初在老營林處科研站干活,后來又在林業局服務樓喂豬,90年代在林場干些雜活,由于沒有戶口,始終沒有正式工作。宋哥淳樸善良,無論誰遇到困難他都熱心去幫忙。我中專畢業參加工作以后,有時在街上遇到從林場回來的宋哥,就把他請到家里,弄些好吃的熱情款待他。夏天,有時路過宋哥所在的林場,就買些水果、熟食,給他改善一下伙食。他是一個把青春年華都無私奉獻給林區的淳樸善良的好人,在我內心深處,一直都沒有忘記宋哥對我的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