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濕潤的田野,又想起了家鄉鮮嫩的曲麻菜。
曲麻菜,是北方鄉下人和山里人情有獨鐘的一種野菜。曲麻菜,又叫苣荬菜,侵麻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曲麻菜幾乎適應各種自然環境,抗寒又耐熱,田野、山坡、草地、林間、河邊、路旁……幾乎無處不長。
當冰消雪化、春意盎然的時候,曲麻菜就會不失時機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剛抽芽甩葉時,葉子綠而鮮嫩,根徑白里透紅,像抹上一層淡淡的脂粉,顯得精神而有靈氣,而這時,也正是曲麻菜最好吃的時候。
曲麻菜有零星長的,也有成片生的。手快的,一會工夫,就能挖一小筐。挖到筐里的曲麻菜,很快就會蔫了,沒關系,它們只是一種暫時的蟄伏而已。回到家用冷水一泡,它們會馬上支棱起來,比在地里時還精神。
曲麻菜的根也很好吃,因為根在土下較深,不那么好挖。我小時候經常跟在春耕的犁鏵后面去撿,一會工夫就能撿一大綹。回家洗干凈切成段,白白嫩嫩的,蘸醬吃也別有一番風味。那時候日子難過,春天能有曲麻菜相佐也算知足了。
起初,看大人吃曲麻菜吃得挺香,我也學大人的樣子,蘸了大醬一口吃下幾棵。剛嚼幾口,那種野菜的苦味就讓我當即把它吐了出來,叫苦不迭。爺爺卻說:“老孫子,剛吃的時候是有點苦,可嚼著嚼著就香了。很多菜都是先苦后香的,如苦菊,苦菜,苦瓜、婆婆丁……都是這樣的。當你感覺到它的香,你就知道吃那點苦是值得的。”爺爺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
后來我就試著吃,還真如爺爺所說,越嚼越香,那股難以描述的香味仿佛能從周身的毛孔里散發出來。如果喝著大碴粥,再伴著新下來的羊角蔥和曲麻菜,一起蘸著雞蛋醬吃,那簡直就是絕配,肯定讓你吃了這頓想下頓。直到現在,我也無法忘記曲麻菜那種先苦后香的味道。
現在的孩子大多不親近這些野菜,更不愿意去吃或采,甚至連蔥、白菜這樣的生青菜都不愿意吃,只知道火鍋、麻辣燙,根本不能體味曲麻菜那種先苦后香的味道。
我好長時間沒有吃曲麻菜了,經常吃婆婆丁之類的野菜,然而,盡管它們的味道很相近,但終究不能代替曲麻菜那種特有的馨香。
到了春天吃不到野生的曲麻菜,是不是一種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