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君
我的母親是一個勤勞、樸實、睿智、善良的人。
母親是個熱心腸,鄰里朋友不管誰家有事,只要請到她,不論多晚,她都會去幫忙。母親非常堅強,多苦多累的活她都干過,認識她的人,都說母親像個“鐵人”。母親的性格極好,我們兄弟姐妹四人從小到大從沒挨過打,挨罵的時候都極少,父親脾氣大,母親總是護著我們。母親寫得一手好字,在我們那被稱之為才女。
我家是單職工家庭,僅靠父親那點兒微薄的工資,供養一大家子,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我們四個孩子讀書需要花錢,遠在河北農村的娘家需要接濟,還得贍養守寡的婆婆。母親就像不知疲倦的機器,起早貪黑地干活掙錢,一心想把日子過好。由于母親的勤勞能干,在那個特殊困難的年代,我們兄弟姊妹四人都得以順利完成學業,并且還出了兩個大學生。
原以為,我們都工作了,成家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辛苦忙碌了大半輩子的母親終于可以享清福了,哪承想母親竟然積勞成疾,得了帕金森病,導致行動遲緩、言語不清,生活不能自理,那個永遠閑不下來的母親終于不得不“閑”下來了。
本以為,在病痛折磨下的母親不得不向命運屈服。沒有想到的是,言語表達不清的母親開始嘗試著用書信跟親人們溝通。她戴著老花鏡像一個小學生一樣端坐在書桌前,用變形的手指僵硬地握著筆,顫顫巍巍地寫下一行行模糊的小字。母親先是給我們兄弟姊妹幾人寫信,再慢慢將范圍擴大到女婿和兒媳婦、孫兒輩的孩子們,然后又是她自己的兄弟姊妹、妯娌、大姑姐和小姑子們,甚至還給街坊鄰居們都一一寫了信。
在這些信里,母親表達了對所有人真誠的感謝和祝福,在她的眼里和心里,每一個人都有那么多優點,每一個人都給予了她那么多的幫助和關懷。在這些信里,我們看不出一絲的抱怨,讀不出一絲的悲觀。每一封信傳遞的都是對親人的欣賞、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恩。每一封信,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執筆的母親,不像是一個病人,卻更像是一個偉大的心靈導師。
幾年間,母親寫的書信已達百余篇,姐姐將這些書信進行了整理和編輯,并手繪插圖,在自家內部出版發行了六期《家書》。在母親的帶動下,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所有人都參與進來,每個人都有書信或作品收錄到《家書》中;母親后來又嘗試文藝創作,在疫情期間,母親堅持文化抗疫,寫了不少詩歌與散文;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之際,母親用手中的筆抒發對黨的感激之情。
我把《家書》放在床頭,常常在睡前翻看。看著一篇篇書信,仿佛看到母親正埋頭書寫的身影。這些書信,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內心變得更加平和,遇到挫折敢于堅強面對。
母親用她特有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塑造了一種良好的家風,這種家風就是勤儉持家、吃苦耐勞、自強不息、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我為母親勇敢地與病魔作斗爭而自豪。老媽你就是我的驕傲,女兒為你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