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跟隨林業局富民產業發展調研組下基層,基層干部在介紹黑木耳銷售情況時說:“這項工作我們有三個人專門負責,我不干預具體工作。”禁不住為這位不以職務身份干預產業經營的干部叫好。
當前,林區各地都在謀求職工致富之道,選準項目、找準時機,固然是做好做強做大富民產業的先決條件,但建立什么樣的管理機制、經營體制也是上上下下需要考慮的問題。發展富民產業,要以職工為主體,或采取民間投資的方式組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獨立經濟實體,或扶持技術能手向專業大戶、聯戶、合作社等形式的家庭牧場、禽場、菌場方向發展。要去掉“職務化”管理模式,走市場化發展模式,要讓市場說了算,避免發生用“權”決斷,用“情”經營的狀況,推動新型經營主體走多元經濟發展之路,才是持續發展、長遠發展之計。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位“不干預”的基層干部,不僅令人叫好,也叫人敬佩,更值得讓處于改革發展、產業轉型時期的各級領導干部學習。(何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