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住建部工作組到林區開展世界遺產項目培育調研工作
10月18日至21日,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調研組深入到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室韋、額爾古納國家濕地公園等地,就大興安嶺北方針葉林申報世界遺產項目培育工作開展調研,并在呼倫貝爾市召開座談會。
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樸鳳蘭、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李志民,呼倫貝爾市委書記秦義、副市長任宇江,森工集團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張學勤、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趙寶軍等出席會議。
會議聽取了呼倫貝爾市和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自然資源及保護工作概況以及大興安嶺北方針葉林地區基本情況,觀看了《內蒙古大興安嶺國家公園》專題片;與會專家介紹了我國世界自然遺產申報工作有關政策和大興安嶺北方針葉林基礎研究進展情況,并就大興安嶺北方針葉林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的申報價值、申報路徑、申報工作方案等提出建議。
張學勤在座談中說,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特別是北部原始林區及汗馬、額爾古納自然保護區,具有生態系統完整豐富、國有林地資源權屬清晰、國內唯一獨特、原始珍稀、不可復制等特點,在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及生物演化過程等方面有科學研究價值,在自然景觀、原始狀態、地帶性植被類型、地質地貌、氣候條件、動植物生物多樣性、地下礦藏、歷史人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完整性、價值性,且不涉及行政區劃調整,不涉及居民移居搬遷,不涉及林地權屬糾紛,具備推進申報世界遺產的有利條件。希望各位專家能夠繼續幫助我們充分發掘、考察論證林區符合世界遺產的標準及價值。
張學勤指出,為扎實推進申遺工作,林區下一步將著重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提高對申遺工作的認識。充分認識到申遺的目的是為了更為有效地保護,能夠科學完整地為當代、更為子孫后代保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歷史遺存,為全區、全國生態保護和建設起到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能夠向世人展示內蒙古大興安嶺這張靚麗的“生態名片”。二是繼續加強生態保護能力建設。繼續堅持以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典型性的保護為核心宗旨,全力加強世界遺產申報區域的生態保護的力度和能力建設,加大森林管護力度,提升防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能力。三是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申遺工作。組建世界遺產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加強與住建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全委會、自治區住建廳、呼倫貝爾市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聯系和溝通,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加強宣傳力度,正確引導社會資本和職工群眾積極參與申遺工作。繼續做好申遺區域的資源本底調查工作,推進森林資源整合,有效解決自然生態系統碎片化問題。四是注重學習比較。仔細研究神農架、武夷山、可可西里等申遺項目,實地考察國內外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與俄羅斯錫霍特-阿林世界自然遺產、新疆阿勒泰等有可比性的地區做價值比較,樹立先進的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理念,提升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管理水平。邀請國內外申遺專家為林區干部職工開展業務培訓,全面提高林區干部職工對世界遺產和申遺工作的認知。
張學勤強調,林區將以申遺為契機,堅持與屬地黨政同呼吸、共命運,一體化、一條心、一盤棋,全力配合做好大興安嶺世界遺產培育和申報的各項前期工作,盡早順利啟動世界遺產申創工作,爭取將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和呼倫貝爾市打造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和“美麗中國”的樣板。
李志民、秦義分別代表自治區住建廳、呼倫貝爾市就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相應機構、做好申遺工作進行發言。
樸鳳蘭在總結時說,申報世界遺產對提升全社會對自然遺產的保護意識,促進強化生態安全,加強遺產資源保護管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文化交流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呼倫貝爾地處北方針葉林和草原、河流濕地的過渡地帶,自然資源本底優良,具有申報自然遺產的潛力。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建立世界遺產申報協調聯動機制,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將自治區提名項目成功申報,實現突破。要組織國際性專家團隊,指導和支持潛力點申報工作,明確申報各階段任務目標,為爭取人員和資金配置做好準備工作。要進一步加強呼倫貝爾和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遺產資源的研究,科學布局申遺工作。全面加強內蒙古自治區世界遺產事業的能力建設,加強世界遺產推廣宣傳與教育培訓工作,增強地方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公眾參與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國家住建部城建司、世界遺產與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中科院、中國城市設計研究院的有關領導和專家,自治區住建廳、呼倫貝爾市、根河市、額爾古納市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森工集團(林管局)計劃處、資源處、動保辦、黨政辦公室以及北部原始林區管護局、汗馬、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要負責人等一同調研并參加了會議。(通訊員 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