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近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以監測預報、生態防治為重點,推進防治檢疫隊伍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建設,全面提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水平。
為確保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順利完成,他們與各林業局簽訂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責任狀,將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無公害防治率、測報準確率及苗木產地檢疫率即“四率”指標納入到干部考核業績和績效成績中,以實地查看、查驗資料等形式,全面細致地驗收責任狀落實、“四率”指標完成以及各局機構建設、站務管理等情況。目前,林區已形成林管局、林業局及林場三級監測管理體制,23個森防站中已建成國家級森防標準站18個、國家級中心測報點4個、設置監測點180個,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網絡預警體系和管理體系。
他們重視科學研究和新技術推廣工作,相繼進行了落葉松毛蟲性信息素監測研究等7項科研任務,其中推廣的“落葉松鞘蛾預測預報及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落葉松八齒小蠹聚集素開發利用”獲批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項目。由國家林業局森防總站在林區立項的“新型環形捕鼠夾及防治害鼠實驗研究”課題成功完成鑒定并推廣應用,該項目在立體捕鼠、雙向取食、防逃脫等方面屬國內首創,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維系生態安全的基礎性保障工作,更是森林的“內傷”,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潛伏性、暴發性和毀滅性。為應對突發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事件,他們申請在“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中設立林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儲備資金,用于林區突發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資金使用,不斷加大藥劑藥械采購、儲備的管理,建立各局藥劑藥械庫、藥劑藥械管理檔案,健全林區藥劑藥械統一調配制度,提高了發生重大突發性林業有害生物事件時的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 (賈春紅)